A15: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开失依儿童封闭的心灵
孩子们在心理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绑腿并排走”游戏体会相互信任和团队精神
徐光兴教授安慰着因想妈妈而哭泣的肖平英
黄军、黄勇两兄弟坐在破旧不堪、堆满杂物的家中,神情有些黯然
徐光兴教授在失依儿童家里吹奏葫芦丝
孩子们在华师大大学生们的带领下做游戏
  本报记者 姜燕 文  周馨 摄

  父亲早逝,母亲离家出走。据粗略统计,在贵州纳雍县贫困山区,有类似遭遇的孩子比例高达10%左右。这些孩子大多数不像有父母关爱的孩子那样开朗,很少有笑容,自卑感重,感受较强的生存压力。这也是本报“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公益活动在物资帮助之外,尝试心理援助的原因。

  活动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徐光兴率队前往。徐教授说,对产生危机心理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音乐、绘画和游戏,走进他们的内心,为其注入生命的能量。他表示,本次活动为儿童公益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这次活动得到“大山童馨”项目资助企业上海明泉集团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

  音乐和武术暖场

  7月10日上午8时30分许,记者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徐光兴师徒及“云友会”暑期社会实践的师生一行11人来到纳雍县王家寨镇糯克小学。“云友会”成员是明泉集团资助的华东师范大学贫困大学生,平时和失依儿童们互有通信,这次特地来看望小弟弟小妹妹们,实现“大手牵小手”的心愿。

  在校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往门口跑的余卖卖。卖卖也认出了记者,“倏”地刹住脚步,害羞地摸着平头笑着。2012年4月,记者第一次看到他时,他才5岁多,情况非常糟糕,面对记者的轻声问话,他始终埋头不语,身体蜷曲而僵硬,整个人几乎要钻到身下的木板里去。他在2岁那年,亲眼看到父亲被人捅死。接受“大山童馨”的支持帮助以来,卖卖的情绪好了很多,他的奶奶说,卖卖不再像以前那样想妈妈、恨妈妈,他喜欢上了来帮助他的人们。

  操场上,未等孩子们排好队,徐教授便取出一支箫演奏起来,悠扬的乐声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收起箫,他又教一个男孩玩起推手,逗得孩子们哄然大笑。

  从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手中接过蓝色的T恤换上,孩子们排成几排,坐在操场上。可以看到,他们脸上的兴奋迅速褪去,再度皱起眉头,心事重重,虽然双眼看着台上,但目光中并无期待。

  用画给我写封信

  第一项活动是画画,每个孩子拿到一张A4纸,一套24色彩色画笔和一支普通铅笔。画好后,徐光兴教授带着两名研究生栾晓航和孟骏一起为大家演奏陶笛,陶笛特别的形状和乐声再一次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魔术环节显然最受欢迎,大家非常好奇徐老师手中的牌为什么一会有花色,一会又没有。之后便是游戏时间,第一个游戏“穿针引线”,是让孩子们分成几组排成排,每人嘴里咬一根牙签,一个接一个将一根橡皮筋传下去。

  音乐+画画+魔术+游戏,一连串的“兴奋剂”灌下来,到中午发放小口琴时,孩子们回答徐教授“要还是不要”的问话时,已经非常响亮和投入。

  徐光兴说,做专业的心理辅导,一开始就要建立亲密、信赖关系,如果孩子不喜欢你,关系非常难以建立。考虑到贵州山区的孩子语言可能和普通话不太一样,又突然见到陌生老师,一来拘谨,二来也不太信任,种种因素影响辅导和交流。所以,一上来就要形象生动,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音乐进入到他心里,“他喜欢音乐就喜欢你了。”徐光兴说。

  魔术同样是拉近距离的好办法。“孩子们会觉得你很神奇,心理学中就是建立权威性,这样他们才会把心里话对你说。”徐光兴说。

  绘画更加简单,哪怕没上过学的孩子也会画,而画的作用 “等于写了封信给我”,徐光兴说。活动刚开始时画一幅画,结束时再画一幅画,两相对比能看出心理辅导活动的效果。从绘画上看活动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开始时的画大多用黑色的笔触,不少画面或零乱无章,或挤在画纸的一角。两天活动结束时画的画,大都是彩色的,画中人物和树木更多,且基本上都占据整幅画面。

  每个环节都有深意

  吃饭时,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的徐教授。徐光兴说,心理辅导老师一定要阳光,这样孩子们才会被感染,老师热情而阳光,等于给他们的生命中注入能量,告诉他们生活是有希望的。

  下午先是团体游戏“两人三腿”,就是两人将相近的一条腿绑在一起走路。孩子们玩得起劲,最后竟然创下了16个孩子并肩行走的纪录。“同舟共济”是让孩子们分成几个组,每个组发一张报纸,看哪个组在纸上站的人最多。“所有的失依儿童都是一个人在战斗,”徐光兴说,“所以要通过集体游戏告诉他们,即使我们离开了,你们也能团结起来继续战斗,相互帮助,走出大山。”

  下午还有分组游戏和对上午的画作评奖发奖。分组时,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老师,结果二十几个孩子等到最后,就为了选“温柔美丽”的栾晓航。他们喜欢音乐,栾晓航就教她们曲谱和吹口琴,分组结束时,孩子们已经会吹一首完整的《小星星》了。

  几乎不间断的发奖更有深义。唱歌发奖、上台讲话发奖、游戏获胜也发奖,虽然只是一支铅笔或一个本子,但能够不断激励孩子,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只要积极参与,就能获得肯定,还通过这些活动告诉他们,自己身上有很多优点和闪光点。

  并非全都是笑声

  两天的活动中也并非全是笑声。

  在参加心理援助活动的65个孩子中,5岁半的余梦琳是表现最特殊的一个。两天来,她一直皱着眉头,撇着小嘴,时不时还蹲在地上低声“哼哼”几声,像是要哭,却又没有眼泪。只有在老师教打太极拳时,她模仿着蹲蹲马步,伸伸小拳头,脸上才有点笑意。7月11日下午结营式后,她一直低头不语,像是不肯走,但又想丢掉活动发放的书和画笔,表现令人费解。

  这与半年前记者见到她时大相径庭,那时候她天真无邪,抱着妈妈难得寄来的毛绒玩具,笑呵呵地在家里跑进跑出。梦琳的父亲在她几个月大时遭受意外去世,母亲随即离家出走,基本不过问住在爷爷奶奶家的兄妹俩。很难猜测这半年来发生过什么。也许,当天在操场上每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孩子,在幼年时代都体验过这样的忧伤。

  (下转第15版)

  (上接第14版)

  三年级的焦诗雨喜欢唱歌,还会编舞,第一天她带着两个同学唱的《虫儿飞》,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可第二天,她的脸上一直阴云密布,也不愿意唱歌。问她原因,她说头疼,却又不肯回家休息。说着说着,小姑娘的眼泪巴嗒巴嗒直往下掉,说回去要干活,打猪草、洗衣服,还要给他们做饭。原来,她几个月大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离她而去,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渐渐老了,身体越来越差,只能带她住到大伯家去,大伯对她挺好,但伯母经常为干活的事打她。她说,也从来不敢在奶奶面前提爸爸和爷爷,那样奶奶会伤心。

  两个小女孩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上海明泉集团的徐伟珍阿姨不时地抱住小梦琳,希望给她些安慰。

  孤闭的孩子令人担忧

  7月11日下午和7月12日的入户调查,让华东师范大学的师生们看到了孩子们忧伤背后的原因。为了接触更多的失依儿童,“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安排大家走访的是董地乡和锅圈岩乡。董地乡也是华东师范大学“云友会”的学生们与失依儿童通信较多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共访问了有通信联系的17户儿童家庭,送上了事先精心准备的礼物。

  锅圈岩乡离县城较远,开车近4个小时才到达。远,在山里意味着更加贫困。年久失修的木屋、简陋的饭菜、脏乱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们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在锅圈岩乡治安村一组,父母双亡的黄军、黄勇兄弟俩和姨父姨母同住,由于条件太差,他俩只能住在牛圈里;罗伟家,一个母亲带着六姐弟艰难地生活;13岁的肖平英,半年前母亲离家出走,她被迫辍学回家放牛……

  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也令大家担忧。走访中,一个叫胡光飞的13岁女孩给栾晓航、孟骏、苏晶、肖冰、张晓晓和殷超群一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眼神特别空洞,别的孩子会害羞、会躲避,她索性就不看你。”栾晓航说,除了说起她养的小鸡小鸭时,她的眼中才会透出喜悦的光芒,说喜欢哪只小鸡,说放学后带小鸡去玩,说到其他的事情她就回答“不想听,不想说”,想和她一起唱歌背诗,她也始终拒绝,说不想唱不想背。胡光飞是跟着母亲改嫁到这里来的,栾晓航分析,她可能在家始终得不到表扬,也总是持防备心理,怕被人伤害,而小动物对她是无害的,她和小动物玩的时候才有一种安全感。她没有提她的妈妈,而是更多地提起和她关系最好的二哥,二哥出去打工了,放假时会回来带她一起玩,一提起二哥她也会很开心。

  “目前她在家里的情况就是孤立无援。”栾晓航说。和很多失依儿童一样,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充满梦想和渴望。“云友会”成员、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殷超群发现,她的床头用黑色笔写着一行字“你一定会成功的!”,在她养鸡的鸡圈门上也写着“好好学习,将来你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需长期心理辅导

  另一个叫肖翔林的男孩和奶奶寄居在叔叔家。他的遭遇也是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早先他和奶奶住在山上,后来房子快倒塌了,叔叔就将他们祖孙俩接下山来。入户时,孟骏为他做绘画疗法,给他一支铅笔和一套彩笔,刚开始他涂的全部是黑色,黑色的一朵小花,只有一条枝干,没有叶子,像个向日葵,画面单调低沉,看上去孤苦伶仃。“一开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下山后,相当于这层紧密关系也被割断了。”孟骏说。

  翔林一边画,一边和几个上海来的哥哥姐姐说话。他说,奶奶有时候会骂他,他就跑到山上去,在爸爸的坟前哭,和爸爸说话。问他喜欢画画吗,可不可以看看他平时画的画?他说,画被叔叔家的孩子撕掉了。孩子的话让同学们一下陷入了沉寂。

  慢慢地聊着天,翔林的笔触中也多了些彩色,他给树涂上了绿色,给花涂上了红色,他说喜欢红色和绿色,又给这幅作品取名《草原上升起的一朵小花》。本来,绘画疗法的画作应收回分析,但大家认为这幅画对他意义非常大,决定留给他做纪念。为了保存好这幅画,栾晓航特地把它交给家里对他明显比较照顾的一个姑姑。

  “我们发现,失依儿童中有些孩子开朗,有些孩子则不然,这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身边有单亲或祖辈照顾的,关爱还是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严重的孩子大多处于寄居状态。”孟骏说。

  徐光兴教授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对有精神创伤的孩子的分析量表,针对失依儿童的特征做了修订,在入户时请孩子和监护人一同填写了量表。通过分析,有53.85%的孩子需要长期心理辅导,如不及时治疗,心理创伤会伴随其终身,10%左右需要紧急心理救援,否则有形成仇恨社会、反社会或麻木不仁的心理。由于走访的户数有限,徐光兴教授说,大规模的数据统计结果可能略好于这个数字,但从走访的个案来看,大部分孩子需要长期心理辅导和关怀。

  临走时,栾晓航送给胡光飞一枚小小的戒指,上面写了一个英文单词"HOPE"。她为胡光飞戴上指环时,女孩眼里突然亮了一下,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移民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一个留守母亲和她的5个孩子
打开失依儿童封闭的心灵
新民晚报新视界A15打开失依儿童封闭的心灵 2013-08-04 2 2013年08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