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迟到40年的谢师会
徐文兰
  徐文兰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一到毕业季总可看到学校马路上一溜大客车停在夕阳的余晖里,是接毕业生们去人大会堂的。他们要去听中央首长的报告。给毕业生做过报告的有周总理、有陈毅副总理……我们好生羡慕呀,对毕业时能享受如此珍贵的待遇很是期待。

  哪料我们六年的书还没念完,“文革”的风暴便来了,教学秩序统统打乱,本该1967年毕业的我们硬被拖到1968年才下了分配方案,由进驻学校的工宣队给宣布的,就业率倒是百分之一百,无需签约,统统走人!我被分配到一机部解放军农场。当时根本不知道这个农场在哪里,与一机部有什么关系。稀里糊涂就这样到了广东台山的解放军农场,而且在劳动四个月后才得到通知,我被分配到一机部部属的沈阳水泵厂。于是在南方农场种地许久后再到北方工厂开机床。我们年级的一百多位同学都是这样辛酸地迎接并告别毕业季的,哪有毕业仪式?哪有聚餐拍照?哪有谢师会?

  直到40年后的2008年,大部分同学已经退休,同学们的境况比刚毕业时强多了。但我们总觉得人生还缺点什么?对了,一次谢师会,补一补当年毕业时缺下的一切!经过精心筹划,谢师会终于在10月15日举行,地点设在北大物理大楼的一间阶梯教室里,教室里高挂着《永远的恩师,永远的感激》横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乃至海外的老头老太们恭恭敬敬地坐在以前上课的座位上等候。同学中有院士,有企业高管,有政府官员,当然更多的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但此时我们的身份只有一个——北大物理系1967届毕业生,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教室大门,来了,来了,北京同学用私家车把老师们一一接来了。每进来一位老师,大家就起身热烈鼓掌。虽然我们与老师分别了那么久,但还是很容易认出他们,毕竟当初上课时我们非常专心,捕捉到的音容笑貌已经非常深刻地印在脑子里了。

  我首先代表全体同学以“师恩难忘”为题发言,在回顾了老师们当年对我们的教导,以及我们终生的受益后,我说“借用2008奥运会以及2010世博会的口号,请让我们共同实现一个美丽的约定:One University,One Dream;Better Health,Better Life”。其他同学也争先恐后地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往事一下浮现到了眼前。到会的每位老师都发言了,他们的讲话依然掷地有声。当一位同学说起我们年近古稀,也许这是最后一次大规模聚会时,教我们理论力学的秦老师马上批评:我们比你们大那么多,我们同学还老说下一次什么时候聚会呢。这么一说可真把我们羞得无地自容,看来他们确实是我们永远的恩师。听老师话,同学们在2010年又大规模挥师南下,在上海聚会。今年十月回母校的聚会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到时候拜访老师是一定的了!

  谢师会后大家一起缅怀那些曾经教过我们现已作古的物理泰斗,去他们的铜像前合影,然后一起到学校食堂举行谢师宴……这次迟到的谢师会让我们重过了一个金光灿烂的毕业季。

  十日谈

  我的毕业季

  毕业的那个夜晚,有太多的欢声笑语和不舍感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移民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南阳桥杀牛公司
题 联
“激流勇退”是一种冒犯
睡 莲
机器人医生
走近自然
自得其乐
迟到40年的谢师会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2迟到40年的谢师会 2013-08-04 2 2013年08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