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紫砂泥,后是高岭土,接着是田黄,然后是和田玉……现在又轮到歙石了。红了眼的人们蜂拥而上,老坑、新坑、农田、河床……掘地三尺,兜底翻呀。
古人因蠢人蠢行而造了个成语:“竭泽而渔”。今人要不要从这些疯人疯行中再造一个成语呢?
不必了,造个成语有什么用?妄想遏制?还不是书呆子的异想天开!
歙砚,我也有几方的,不知在储藏室的哪个角落里塞着呢——因为无用。准确地说,它的实用性已经转化为象征性了——现如今,除了少数老派画家外,还有几个在用砚台磨墨呢?从本质上讲,袭用现成套路源源不断地产出的砚台,精品尚且跳不出赝品的藩篱,更多粗制滥造的,就更是暴殄天物了。
歙石,其独特的材质不可再生。一问:滥用者有没有负罪感?二问:能不能跳出雕砚台的思路束缚,另创一种歙石工艺新品呢?也就是说,能不能生一分悠悠心态,围一个泽,再来悠悠打渔呢?
这样,歙石或许能从拜金重围中杀出一条延年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