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生不生孩子?
左 妍
  左 妍

  最近一期《时代》杂志,有一则关于“生不生孩子”的讨论,因美国的出生率再次刷新最低纪录。如今,有一种趋势正在发达国家迅速蔓延,年轻人延长了他们的成人无孩期,将要孩子的时间推迟到30或40多岁甚至更大的年龄,一辈子不要孩子的夫妇也越来越多。

  曾是欧洲最传统国家之一的希腊,那些不要孩子的家庭都会被宗教视为异类。但随着时代发展,希腊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教育和工作机会,近20年里,希腊的结婚率已低于欧洲的平均水平,女性的平均生育率只有1.3,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生不生孩子,正反两派的争论从未停止过。那些支持生孩子的女性认为,繁衍后代是人类本能;当夫妻生活变得平淡时,是时候生个孩子来调整一下夫妻关系。而不打算要孩子的女性则认为,时间精力有限,生育代价太大,不想因为整天带孩子逐步远离了个人追求。

  在我的朋友中,还有一类已婚女性,她们无法忍受“有人生没人教”的“熊孩子”(惹人讨厌、没教养的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她们对生孩子的抵触。于是,在没信心做好父母之前,生孩子计划又被无限期搁置了。

  自古以来,女性都被灌输这样的概念:孕育生命是伟大的事情,繁衍后代是至高无上、责无旁贷的义务。很多已婚女性都无法逃避这样的“关心”:什么时候要孩子?为什么还不生孩子?

  事实上,孩子本来就是个人意愿的产物,不管是因为喜欢,还是为了传宗接代,孩子都是无意识的,但你是个有思维能力的人。我无法理解那些没考虑清楚就生孩子、为了某种目的而生孩子,或是糊里糊涂就生孩子的人,这都违背了制造生命的初衷。既然生下了他,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因此必然产生的责任,为他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育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有时甚至伴随着孤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面临职业的中断、薪水的减少、家人的不解、个人生活的不断压缩,以及自我的牺牲——遗憾的是,男人们大多不能完全体谅女性角色的转变,女人们总是独自承担这份社会压力。

  因此,对现代女性来说,生孩子是特权,不是义务。在不断提高的育儿成本面前,没人能指责你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读者之声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广告
摔婴案:追责为何“迟到”太久?
脑袋瓜
生不生孩子?
证交所有责任构筑“乌龙”防火墙
机甲流星拳
让与不让,原则与艺术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生不生孩子? 2013-08-20 2 2013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