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格律溜”
胡中行
  胡中行

  从诗词界某大佬的口中第一次听说“格律溜”。心生好奇,格律到底怎么个“溜”法呢?询诸大佬,语焉不详。但从其一脸不屑的表情看,应该不是什么好东西。于是,只好把大佬斥之为“格律溜”的作品拿来细嚼。这是一首被某大佬一眼“秒杀”,信口判定为“格律溜”的复旦大学已故教授喻蘅先生的七言绝句,题为《访王国维故居》。诗曰:“海宁硕望重盐官,一代宗师仰静安。文藻江山空故宅,学林灯火正阑珊。”这首诗中矩中式,将其称为“谨于格律”,倒是不错的。至于“溜”在何处,百读百思不得其解。“学林灯火正阑珊”,此情此景,似乎早被喻蘅老先生不幸言中了。于是又去拜读了大佬的大作,其中有云:“姑苏城外变城内,楼阁亭台一脉连。渔火不知何处去,钟声依旧荡人间。”噫!这难道就是当今旧体诗创作的经典诗句么?与喻蘅老先生上述诗作相比又高明多少呢?如果一定要说喻老先生“溜”的话,那么,你又何尝不“溜”呢?

  其实,我无意也不敢撼动诗词界大佬们的显赫地位,只是对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气,居高临下的盛气略表不满,同时也为在诗词界耕耘了一辈子的喻蘅老先生的委屈代鸣一声不平而已。

  回过头来再看“格律溜”。所谓“格律溜”,应该是指格律严整却了无诗意的旧体诗作。这样的作品当然是存在的,其中尤以初学者为多。我们完全可以用入情入理的分析,循循善诱的引导来促其提高,而不应该用讽刺挖苦加以打击。从当今的旧体诗词创作队伍来看,人数众多而问题不少。扶植、鼓励、引导乃是当务之急。所以我反对动辄使用“格律溜”这类伤感情的词语,这不利于对旧体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建设。同时,在严肃的文学批评中使用这样的词语也显得过于轻佻,所表达的完全是一种恶意和傲慢。这种做派极易对广大诗词创作者与爱好者造成伤害。

  再则,所谓“溜”与不“溜”,有无诗意,本来就是见仁见智,无法量化界定的。只要稍稍翻阅历代诗话词话,即可明白那是多么的不可捉摸。譬如李白的《清平调》,应该称得上传世杰作了,但有评论却说其中的“一枝红艳露凝香”俗不可耐,也就是“溜”得很;杜甫《古柏行》中的名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气魄宏大,形神兼备。但沈括却从数学的角度批评道:“老杜谬矣,无乃太细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竟被某些人解读为只有船上的艄公半夜拉稀才看得到的景色。

  与诗意的不可捉摸、无法界定相反,格律的对与不对,标准却是明白无误的。于是,格律就成了旧体诗词创作的一道门槛。努力跨越这道门槛,是学习创作旧体诗词的第一要务。至于“格律溜”还是“溜格律”,那都是后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营养/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0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体坛轶事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关于“格律溜”
大檐帽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台湾野柳岬胜境图(局部·中国画)
一剪梅·观野柳岬胜境图
夏日芦塘
给航天器插上翅膀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关于“格律溜” 2013-08-26 2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