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中国人自己的磁悬浮
尹力明
  尹力明

  1983年,在日本的筑波世界博览会上,一列用电磁铁悬浮支撑而没有轮子的运行车辆,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其实,早在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以搬迁到长沙的“哈军工”主体专业为基础,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任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的主任张良起教授,敏锐地抓住了国际上方兴未艾的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方向,把磁悬浮技术作为应用的研究对象之一。在自动控制系的教员和实验员的努力下,他们利用废旧的变压器铁心和铝型材,自己绕制线圈和组装悬铁,实现了原理装置的磁悬浮控制。

  在前一阶段磁悬浮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研究中,“哈军工”的第一代传人发挥的是承前启后的作用。当磁悬浮技术已经发展到应用技术阶段时,“哈军工”的第二代传人,已经在国防科技大学成为项目研究的主力军了。

  在长沙酷热的夏天,课题组的成员们骑着三轮车和自行车奔波于大街小巷,去购买各种电子器材和加工各种部件,组装了两台演示用的小型磁悬浮试验样车。这些试验样车集成了多种学科的多种专用技术,虽然小,却是五脏俱全,在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改装和完善后,小车终于可以在人工操控之下,在轨道上往复运动了。

  1991年3月17日,江泽民主席在视察国防科技大学时,专门提出要参观小型磁悬浮试验样车,还在现场作出了“要跟踪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的指示。当年,“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终于被列入了国家科委的“八五”攻关项目。此时,哈军工的第一代传人已经在国防科技大学把“哈军工精神”传承为“银河精神”,在银河精神的激励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哈军工的第二代传人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磁悬浮技术课题组是个战斗的团队,通过国外考察获得的几十张现场照片,大家集思广益,认真消化照片和有限资料中的珍贵信息,去伪存真,终于研制成功国内的第一台原理试验用磁悬浮转向架。

  1999年,北京控股公司为了推动国内自主化科研成果向应用领域转化,决定与国防科技大学进行战略合作,研制中低速磁浮列车,需要试制产业化的磁浮转向架。时任上海飞机制造厂的哈军工校友刘乾酉厂长,立刻接过了这个技术难度很大的任务,还主动联系了640所开展转向架的标准化设计工作,这支队伍包含了多位哈军工校友。2001年4月23日,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工装车间里,参与磁浮转向架制造和总装的全体人员,放弃了到点下班的常规,挑灯夜战,终于在清晨完成了第一台产业化的磁悬浮转向架的最终装配。5个月后,中国第一辆全尺寸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终于在国防科技大学的试验线上运行起来。

  这辆试验样车的研制成功,也为之后上海引进德国的高速磁浮列车准备了一批业务骨干和技术队伍。

  今天,当人们享受着磁悬浮列车带来的高速便捷时,我们一代哈军工人,又在继续为新的技术努力奋斗了。

  十日谈

  心中的哈军工

  回忆起在哈军工的学习生活,让人无比自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法制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2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拍卖专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除却盈盈
沧桑的萨克斯
明月二三事
玉莲溢香(中国画)
“万贯”难缠腰间
夏葆元和他的年代
为了中国人自己的磁悬浮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为了中国人自己的磁悬浮 2013-08-31 2 2013年08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