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迅速澄清传言
日前,有外媒报道称,上海自贸实验区这一平台很可能将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迟迟没有推出的国际板的测试平台,允许海外公司通过IPO(首次公开招股)的方式在中国挂牌上市。国内某媒体则刊登的《股交中心总经理:已成立工作小组研究自贸区国际板事宜》报道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张云峰回应该媒体记者表示,目前中心成立了自贸区工作小组,正在研究上海金融办给的相关课题,对于未来以何种形式参与自贸区,尚在研究中。
对此,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发布澄清公告称,该报道严重失实,上海股交中心总经理张云峰从未向该记者证实过“已成立工作小组研究自贸区国际板事宜”和“目前中心成立了自贸区工作小组,正在研究上海金融办给的相关课题”。
而针对借道上海自贸区推出国际板市场传言,证监会昨天午间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澄清信息。证监会指出,近期发布的《资本市场支持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若干政策措施》中,没有包括允许符合资格的外资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内发行股票的相关措施。
上海证券交易所也表示,该所至今既未考虑、也未研究利用上海自贸区推出国际板。目前,国际板的推出仍无时间表。
规避风险是首要任务
虽然管理层迅速澄清,但传闻的恶果却没有就此消失,且对市场构成相当大的冲击,使得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离场观望。昨天,创业板指盘中暴挫4%,逼近20日均线,沪指跌破2200点并下破3条均线,收盘时逼近2180点支撑。
对于市场未来走势,东方基金表示,截至9月30日沪深300下跌4.52%,而同期创业板指数上涨了91.62%,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按动态市盈率来看,沪深300目前估值水平仅为9.41倍,而创业板达到了60.82倍。虽然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在估值达到60倍之后,投资者要想赚钱是很难的。例如2007年沪深300达到50倍估值后第二年下跌了66%;2000年的纳斯达克达到60倍之后,三年时间下跌28%。从这些案例来看,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估值过高都会引起挤泡沫的过程。
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伴随着美债到期等大事即将发生,短期市场宽幅动荡的可能性加大,规避风险应是目前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