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少”成交“多”
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数据显示,今年8月至9月21日,临港新城板块无新增楼盘供应,而成交面积却由8月的3万平方米增至9月的4万平方米,2个月来成交面积达7万平方米,几乎和前6个月总成交面积持平。
10月11日下午,笔者来到了临港新城丽都华庭项目售楼处,虽然正值停电,但还是有近4组客户前来看房。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售楼员并不积极上前介绍,而是自顾自地看手机、聊天。笔者询问后得知,该项目9月份加推的房源已经售罄,目前无房源在售。
随后,笔者又来到了临港其他几个楼盘售楼处,发现多数售楼员并不积极,有看房者向其索要楼书,售楼员称楼书已经都分完了。
“近一两个月应该还会加推一批房源,但是具体价格还不知道。”临港新城某楼盘售楼员说。
有销售人员表示,自贸区正式成立的那几周,临港新城楼盘几乎每个周末就都迎来大批的看房队伍,看房要排队。
涨价预期催生“惜售”心理
面对如此旺盛的需求,为什么新增供应却这么少?
“从批准预售量来看,临港新城的今年的新房供应量并未减少,只是供应和开盘时间节点都非常集中。”付伟表示。
结合近几个月几乎没有新增供应的情况来看,临港新城是否存在“捂盘”现象?
宋会雍认为,不能以此便简单判断是“捂盘”现象。
付伟也表示,“少量多批”的推盘方式是开发商营销方式,房源储备充足后,经过数个月蓄客试水,再集中签售。
“但是这种‘惜售’现象也表明了开发商看好临港新城板块的发展,不排除个别开发商看准其价格上升空间而推迟销售。” 付伟补充说道。
不仅是新房市场,板块内二手房市场也出现了“惜售”现象。网上数据显示,8月至今,临港新城的二手房挂牌新增房源量同比减少了30%以上。
“从目前来看,自贸区利好对于周边板块新房及二手房市场卖方价格的提升预期非常明显。对卖方而言,底气还是很足的。” 宋会雍指出。
价格洼地发展空间大
由于缺乏常住人口和自住需求,调控前三年里临港新城楼市一直处于低谷。
房企“惜售”的底气从何而来?
就自贸区三大核心辐射区平均房价来看,临港新城尚处价格洼地。数据显示,外高桥板块目前均价已超过3万元/平方米,空港新城(机场、祝桥)超过1.6万元/平方米,而临港新城均价仅1万元/平方米,占据较大优势。
付伟表示,从长远来看,临港新城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随着自贸区的设立,区域发展潜力巨大。
外高桥股份9月披露的增发公告显示,自贸区核心区域的土地将主要用于开发办公楼、仓库、厂房等多种物业,留给制造业的空间极为有限。而临港新城的产业功能规划,恰恰与上海自贸区的全球定位相符合。
宋会雍认为,正是由于看中了未来的升值空间才使得房企“底气足”。
“如果自贸区的高端制造功能通过临港获得充分发挥,那么临港的作用和地位将会比现在高出一大截,房价还会大幅上涨。”临港某楼盘负责人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