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记者节随想
季颖
  季颖 

  ●马上要到记者节了。说来惭愧,做了16年新闻工作,知道记者节是每年11月8日,但为什么定在这一天,却不甚明了。特意去查了一下,在此也顺便普及一点知识: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者协会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因为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 

  ●说到范长江,熟悉新闻工作的人可谓如雷贯耳:他载入史册的战地通讯《中国的西北角》、他曲折的一生充满传奇和故事、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是中国记者最高荣誉……他还说过这样一句应该被铭记的箴言:“有了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是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留下的一句经典。根据国际新闻协会的报告,过去10年全球有超过800名记者殉职,其中2011年甚至创下119名记者死亡的“年度黑色纪录”。记者工作承受的风险、压力以及付出的辛劳,远远超出常人想象。但,仅有无畏是不够的。 

  ●“当你看到我们名字的时候,我们的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们名字的时候,我们的新闻在路上。”多年前,国内一家颇具影响的报纸新年寄语里,这句充满热情的口号,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以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担当,曾经激励许多年轻人走上新闻记者的岗位。令人叹息的是,而今在某些新闻从业者看来,“我们的名字”竟然已不那么重要。 

  ●前段时间,一位中央媒体评论员在大学演讲时说:“新闻教育的所有光荣,都在于激发和传递对真相的激情,并且以专业主义的精神去报道和评论它。”的确如他所言,当下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们亢奋的东西太多,热血沸腾容易犯错,“我们要向社会输入冷静的力量”。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再多的荣耀,也经不起一个又一个“负能量”的消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市场之窗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刹一刹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
记者节随想
小镇青年
城镇不能“中看不中用”
如此报告
舆论场真有“理中客”?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记者节随想 2013-10-29 2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