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市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
本市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
本市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
本市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
本市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
本市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
本市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
本市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列为实事项目
人均垃圾日处理量降至0.7公斤
郭剑烽
  本报讯 (记者 郭剑烽)截至10月底,本市日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比2010年减少了1000余吨,人均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从0.82公斤下降到约0.7公斤,这是记者从今天上午市政府举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扩大会议上获悉的。

  本市已连续3年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项目列为实事项目。目前全市已有约630个菜场、400个机关、1240家企事业单位、990所学校、108座公园参与了垃圾分类,覆盖居民近196万户。浦东、静安、长宁等文明城区,以及徐汇、奉贤等争创文明城区的区,按照整区域覆盖的要求完善分类减量体系。集贸菜场垃圾分流和居民区厨余垃圾小分类日均达920吨,进入填埋场、焚烧厂等末端处置设施的垃圾处理量逐步减少。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要“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介绍,接下来,本市将做好六方面工作——

  ● 大力宣传贯彻《分类减量办法》,更加广泛地发动广大市民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加强联席会议日常协调机制建设,把源头减量要求贯穿到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落实物业服务企业等责任人在分类减量上的责任;

  ● 全面提升分类减量水平,继续推进分类减量区域拓展覆盖,重点抓好质量提升,确保2014年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量5%目标的完成,人均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量控制在每天0.66公斤以下;

  ● 不断健全资源回收体系,重点推进电子废弃物、废旧衣物、玻璃、废旧荧光灯管等废旧物资的回收体系建设;

  ● 完善垃圾分类减量正向激励机制。在绿色账户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善垃圾分类积分的发放和兑换标准,逐步形成探索形成有效激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上海模式”;

  ● 切实提高湿垃圾处置能力,按照就地就近消纳和相对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推进湿垃圾分类转运、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

  ● 加强相关政策制度衔接,促进清洁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领域政策的深化和细化,加大对资源化利用企业和产业发展扶持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专版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养生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体坛轶事
   第B12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3版:2013·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人均垃圾日处理量降至0.7公斤
去年我国约9100万人具备健康素养
指尖轻松触控 人机随时互动
上海市代表团访问爱尔兰希腊
广告
上海天气预报
长三角城市天气预报
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新民晚报要闻A02人均垃圾日处理量降至0.7公斤 2013-11-11 2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