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主实现形式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修改立法法、职业教育法、食品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预算法、红十字会法……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47件立法项目公之于众。
今年10月,十二届全国政协召开了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通过定期邀请各界别委员,主要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让座谈会成为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协商平台。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一年间,民主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重大行政决策召开听证会,进一步深化司法领域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基层政权建设中不断推进农村居民自治等不断尝试与实践,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郑重承诺。
一年来,集中纠正冤案,广受群众认可。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河南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萧山出租车劫杀案的纠正,成为各地法院加强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真实写照。
一年来,依法惩治贪官污吏,深得党心民心。薄熙来案、刘志军案公开审判,刘铁男、李达球、倪发科等相继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彰显了党中央加大惩治贪腐的力度与决心。
一年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回应群众新期待。公安部出台公安民警决不允许面对群众危难不勇为,决不允许酗酒滋事,决不允许进夜总会娱乐的“三项纪律”。司法部召开会议,要求依法公正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为当事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
打牢民主政治制度基础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继今年9月12日“国务院公报”微信上线后,10月11日,中国政府网微信也登台亮相。4天后,国务院发布了一份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
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加强对公权力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对私权的合法保护,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有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新华社记者 崔清新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