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理相通”
葛昆元
  葛昆元

  我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看一些宣传中青年学术精英的文章,但每每会忍不住提笔删去那些过分的或是用错的溢美之词。有好多次,我心想,如果文章先送给这些学者审阅的话,他们会删去这些过分的和用错的溢美之词吗?

  果然,有几次由于时间紧,转来了学者审阅过的文章。有些学者非常严谨,认真修改,字斟句酌,那些过分的溢美之词基本删净。但也有一些学者却未能如此。这里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似乎并不理解这些溢美之词的含义。

  比如,有一篇文章写一位中年学者,如何虚心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请教,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作者在形容他们的关系时,用了“莫逆之交”这个成语。然后,又借老科学家之口赞扬这位晚辈学者“不耻下问”。很显然,这两个成语用得是不恰当的。莫逆之交,是指彼此志同道合,心意相通,无所违逆;是指那些情投意合,至好无嫌的朋友。我们从文章叙述的内容来看,这位中年学者与老科学家,至多是一对“忘年交”,算不上是“情投意合,至好无嫌”的“莫逆之交”。再说,我国知识分子向有鄙视攀龙附凤的传统,后生学子一般都不会自诩为是某著名前辈学者的“莫逆之交”。否则,就有攀附之嫌,令人生厌。

  最不可理解的是,作者还借老科学家的口,用“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来褒扬这位中年学者虚心向自己请教。我们都知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显然,作者用错了成语。

  用错了成语,还不要紧,因为还未定稿。问题是,那位中年学者在仔细审定之后,未删去这两个成语。也就是说,他也不知道这两个成语的真正含义。这就很值得深思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多年来“重理轻文”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位中年学者虽然在他从事的学术领域干得不错,但却不了解如此简单的两个成语,这暴露出他知识结构上的“短板”。这个“短板”将会成为他今后科研事业继续发展的障碍。记得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和数学家苏步青生前多次批评“重理轻文”的现象,并大力主张“文理相通”,尤其是陈从周先生还提出了“理以文出,文以理深”的理念。他认为,理工科学者写的文章,要让外行人看得懂,这就叫“理以文出”,同样,我们在撰写宣传理工科学者的文章时,也应当要做到“理以文出”,也应当要做到正确遣词造句、用准成语。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来。学文科的也应当懂一些理工科的知识,这样写出文章来才不会出洋相,才有深度,这叫“文以理深”。而苏、陈二老本身就是“文理相通”的楷模。

  因此,我觉得眼下重提“文理相通”,应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长三角
   第A3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3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36版:专版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广告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冬令特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人人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留学移民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年度评选
   第B1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文理相通”
度假胜地锡纳亚
杏林美谈
“小赵丹”
水清鱼泳
重 托
今宵灯谜
打飞机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文理相通” 2013-12-18 2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