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8月8日,从格拉斯哥开往伦敦的皇家邮政列车,在伦敦附近一座桥上,260多万英镑(相当于今天4100万英镑)被劫匪抢去。这是当时震惊英国,乃至世界的特大抢劫案。2013年,时间过去50年,BBC摄制了2集迷你剧《火车大劫案》,每集90分钟。你对这个案子有兴趣吗?去看看这部英剧,它有点意思。
聚焦这个抢劫案,电视剧分成两个部分:“盗贼的故事”和“警察的故事”。一般来讲,这样的题材,盗贼和警察糅合在一起多好啊:发生了抢劫案,警察开始寻找蛛丝马迹,当中穿插盗贼犯案的过程,以及警察和盗贼之间精彩的猫鼠游戏,弄点悬念,加些阻碍,最后案子告破。但《火车大劫案》没有,它才不想跟着常规路子走,用盗贼和警察的视角分别叙述,就像是一个分币的两面,我们既看得清全局,又可分别走进盗贼和警察的生活,看看盗贼是如何抢劫,看看警察是如何破案,这样的处理,有它的道理。事实上,在风格迥异的叙述里,我们好像看的是两部电视剧,一部是“犯罪剧”,一部是“侦破剧”。
“盗贼的故事”,就像是《11罗汉》,每个人都有专长,如何设计抢劫地点,如何诱使火车停车,如何驾驶火车,如何实施抢劫,如何寻找藏身之处……导演朱利安·杰拉德,运镜流畅、简洁、紧凑、不拖泥带水,哪里还看得出他曾导过《血色侦程》三部曲中的《血色侦程1974》,在那部悬疑、惊悚的电视电影里,充满血红色彩、迷幻梦境、迷离诗意。和它相比,“盗贼的故事”,显得更为朴素、简单,而这,正是构成电视剧的一大特色。
说来很难相信,这样的大劫案,实施起来却显得简单:劫匪让火车停驶的信号灯,只是一盏灯泡和一只黑手套;盗贼学开火车,是根据儿童书的插页图示;强盗抢劫巨款,居然没有遇到一个警察。一个盗贼这样说:“复杂谁都会,简单才是难题。”看得出有点得意。但盗贼的大意和疏忽,终于在藏身地——农场露出破绽,他们各自逃逸。警察开始登场抓捕罪犯。
“警察的故事”,留给导演詹姆斯·斯特朗的是一个难题,和他拍摄的《小镇疑云》不同,“盗贼的故事”已经把作案过程悉数呈现,就像影评里的“剧透”,警察破案还有什么悬念呢?没有了。剧中的主角巴特勒总警司,似乎没有什么可干,盗贼已经把所有的疑点、指纹、痕迹暴露,他只需指派手下去查证即可;尽管他对上司在媒体公布罪犯的信息不满,但实际上,逃跑的罪犯最终一一被抓获,靠的正是人民群众的举报,这个也不是他的功劳。在办案中,他对部下严苛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对上司总有怨气,认为“不论地位多高,总会有一个混蛋上司”;私人生活似乎也不尽如人意,到老来,还没有结婚,只有一个同居女友。导演詹姆斯·斯特朗大概看重的并不是巴特勒总警司如何破案,他要勾勒、刻画的是这个人——这个有着这样那样不足和缺陷,这个有着很难和上司下属相处的性格,这个有着以警察局为家、以破案为生命的职业精神的老警察形象。巴特勒说:“哪怕死,我也要抓获他们每一个人。”连盗贼头目最后归案后也对他说:“你的生活是跟踪我的生活。”
盗贼头目在案发5年后才被抓获,此前,巴特勒总警司被要求退休,他怎么愿意呢?只有等到劫案完全告破,他才离开警察岗位,两年不到就去世了。这更可以看出,他身上流淌的是热乎乎老警探的血,血流干了、凝滞了,生命也终止了。一看到结尾,他头戴礼帽行走在红色灯光下的街道,慢动作中有一种飞翔的气势,我就感到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