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轻轻推门进来,身穿环卫工人制服的文士菊和保安胡文军打了个招呼,身后跟进一股寒风。她掩上门。“来啦?”胡文军笑着冲她点点头。文士菊也笑笑点点头,熟门熟路地到饮水机前续了杯热水,把杯子放在桌上,进了卫生间。一会儿出来,用手捂着热水杯,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儿后,又跟胡文军打了个招呼,起身出门干活去了。
保力马科技的门房前挂了块“环卫工人爱心接力站”的牌子,在这里,无偿为环卫工人提供“一杯水、一张椅、一处洗手间”。在闵行莘庄工业区,这样的“爱心接力站”有26个,比较均匀地覆盖整个工业区。
一星期促成“接力站”
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宋延辉介绍,去年7月,天气炎热,工业区领导给环卫工人送清凉时,想到“送一次清凉”太形式主义,领导走了,他们还是喝不上水,累了还是坐在树阴下打盹。和环卫工人沟通后,发现他们最迫切的需要是“一杯水、一张椅、一处洗手间”。
莘庄工业区面积有17.88平方公里,但只有7处公厕,而且都集中在商业区。其他地方一个工厂接一个工厂,环卫工人“方便”很不方便。
工业区内的单位都有门卫室,并且大都配备饮水机、空调和卫生间,能不能发动他们开放门房呢?
“我们在整个工业区布点,选中22家单位,说实话当时心中没底,这些企业中有世界500强企业,有行业中的领头羊,他们‘高上大’,而环卫工人处在最底层,不知道这些企业乐意不乐意。”宋延辉说,“没想到22家单位中除一家情况特殊外,21家都同意了。”这21家单位中,还有一支部队和2个小区。
这件事在一个星期内就促成了。21家单位门房前挂出 “爱心接力站”的标志。从此,莘庄工业区内清扫马路的160多名环卫工人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敲开“爱心接力站”的门。
到今年年初,又有6家企业加入。除了一家企业搬迁外,现在共有26家“爱心接力站”。
举手之劳现社会责任
有的环卫工人家住得远,一杯热水从家带到工作现场都冰冷了。“这么冷的天,能喝上热水,很好;能在空调房里歇歇,很好;还能遇到热情的笑脸,很好。”朴实的文士菊和她的同事王林会只是不停地点头说“很好很好”。
“什么最好?”记者问道。“让用厕所。”王林会难为情地笑了。没有“爱心接力站”的时候,只好到树林里解决,她所在的清扫班22人中,19人是女性,真的不方便。“问门房借用洗手间,开不了口。”她腼腆地低下头。
保力马科技的副总经理陶长松说,这是举手之劳。“我们的员工、客户看到了,他们会感到这是家有温度的企业。”芬美意香料(中国)有限公司则请环卫工人到自己的来宾接待处休息。这么做不怕客户有意见?他们的回答是,客户看到了会认为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室外寒风刺骨,门房里暖意融融。环卫工人会不会赖在门房孵空调?保安胡文军说,从来没有。他们每天都来,但每次都是坐坐就走。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