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我们的城管用怎样的手段去感化占道者,目的只有一个:你走吧,别把城市弄脏,别把市民弄烦。于是,时间一长,我们的城市就有了整齐划一,就有了空空荡荡,城是好看了,可活分不见了,更不说灵气了。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它特有的精气神,而精气神是由一个个小至“占道者”这样的微细胞组成:他们是小摊贩、小吃摊、卖艺者,当然还包括行为艺术者。有他们,德国的大城小镇生机盎然。
作为城市管理者,有很多值得深思,套用一句颇时髦的话,就是从“顶层设计”开始,让活分留在大大小小的街道空间、让灵气留在城市里,生活的细节里需要艺术气息。比如,划出摆摊设点的路段、划定可以设摊的“门槛”,让拼音“HONGKOU”成为晾衣架,让那些赤贫者摆摊不交税,让那些一心向艺的人们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唱念做打。
因此,城管不能只满足于“管”,应从规划与设计开始。超出职权范围了,相关部门联合起来,从激发城市空间的艺术氛围着手,道的占和不占,就不是问题了。
最近看到报道,安徽滁州为“薄荷糖爷爷”塑了像,从塑像位置看,正在一个街区的入口处——占道。可是每一位滁州人见到了都说“我们都认识他”,30岁以上的人则说“我们是吃他的‘香蕉糖’‘薄荷糖’长大的”,薄荷糖爷爷甚至成了滁州游子们“乡愁的一部分”。爷爷生前也曾占过道吧?但管理者让他永远占住街区入口,于是城市就有了温馨的记忆。以上思考可能不“专业”,但建议和出发点是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