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名家示范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日学书“童”,寓教于乐中
张晓明 子悦 waron
■ 行书
■ 楷书
■ 金文
■ 小篆
  ■ 示范者 张晓明

  汉字的演变一直是多元的,从象形图画到线条符号到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适值暑假,在孩童们快乐玩耍的同时,也让我们跟随原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张晓明先生,从他所撰写的四个“童”字中,一探汉字之妙,寓教于乐。  

  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最早的汉字甲骨文相似,盛行于西周,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张晓明老师告诉我们,甲骨文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金文的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也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他解读自己所写的这一金文“童”字,上部为一个扎着发髻、大眼睛孩童形象,下部则表现为一个鼎安放在土上,是为重,故此说明古人一直以来很“看重”孩童、“重视”孩童,与现代人将儿童作为未来的希望一般如出一辙。整个字画面感、故事性十足,很有童趣。

  在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整理简化改为小篆后,小篆则成为正式颁行的统一字体,所以异体字大量减少,由张老师的“童”字可看出整个字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符号性增强,图画意味减弱。不过张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小篆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不方便,不能适应秦代公文往来的需要,所以几乎在同时产生了隶书,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便且规整。

  隶书通行后,为求书写快捷而出现了草书,草书大量使用连笔,减少了部分笔画,但在字形上较难辨认。于是在糅合了隶书和草书后,楷书盛行于唐朝,由此汉字的字形字体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捺、点挑等基本笔画。张老师书写的楷书“童”,字形便是方正严整、笔画平直,秀丽之感跃然纸上,字的意思上也出现了“立”于“里面”之说,似乎是在表述儿童便是家中位于最里面的、是最年幼的,最被保护。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形。见“童”字书写如行云流水、丝丝不断,有连笔,但又比草书容易辨认,基本上保留了楷书的结构框架,也难怪它会成为十分通行的一种字形。

  子悦 文 waron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名家示范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鱼儿去哪儿了
假日学书“童”,寓教于乐中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名家示范B07假日学书“童”,寓教于乐中 2014-08-23 2 2014年08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