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地铁上,听到两个南方口音的妈妈在起劲儿大聊。“我给我儿子买了一大包衣服食品寄回去了呀!”“有我寄的多?我在邮局跟他们差不多打起来了!买的小自行车会不给寄的!”“出来打工为什么?不就是为他嘛!要什么就给什么啦!”“哎哟,是嘛!我就觉得心里好歉疚的!不能天天陪他就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吧!”听着这两个打工妈妈的对话,我觉得有些不对。想了想,一时又没想出什么不对来。
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出息的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曾经被妈妈宠过的。我清楚地记得一件事情,大约发生在我四岁左右,不知为什么我想要的一件东西没有到手,于是我开始发疯一样地大闹起来。我整个身体躺在地板上,两条腿乱蹬乱踢,两只胳膊上下挥舞,一边竭尽全力嚎哭,一边哇哇乱叫。把几张印着图案的画报撕得粉碎,扔了满屋满地。妈妈看到我近乎疯狂的状态,不知怎么办才好,脸上是一种无奈的苦笑,一边无助地深深叹了一口气。
就是那一声叹息把我从痴狂状态里唤回来的。
我至今厌恶自己那天的行为,但是仔细想想,我的妈妈显然是有责任的。她怎么就对我、一个四岁的孩子束手无策了呢?后来的我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自然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儿子也在他四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发疯,不肯换衣服不肯吃东西,又哭又闹。忽然间我想到了几十年前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一幕,一边惊诧着,一边警告自己必须阻止这种不雅。于是我对儿子说:如果你继续这种哭叫,妈妈就不会在意你了,随你哭叫,你累了就自己停止。不过妈妈不想听到这种声音,所以你要到你的屋子里哭。哭够了再出来。
儿子被我搁置在他的小屋里,哭声逐渐降低下去,我在外屋做我的事情。一会儿子的屋子变得安静,我不动声色地关注着屋子里的动静,发现小屋门轻轻开了一条缝,儿子的小圆脸小心翼翼地露出来,他在悄悄观察着妈妈的动静。我若无其事地看着他,说:儿子,时间到了,该去游泳了。他安静地走出来,乖乖换上游泳裤。
给四岁的孩子讲道理会很愚蠢,但是妈妈不妥协的举动一定能给他留下深刻的暗示:哭闹毫无用处。如果你妥协,意味着四岁的孩子战胜了妈妈,那么下一次的战斗将更加激越和惨烈。长此以往,妈妈就再也别想成就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尊严。
我的妈妈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但和许多母亲一样不一定就是成功的教育者。我的成长最要感谢的是后来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一段不寻常的波折。父母当时和大多数人一样已经无暇教育儿女,我们在社会大学中成长,变成了坚强的人。由于动荡的过往,后来变成了妈妈的我们这一代人,非常容易加倍宠溺自己的子女。但不知道,那恰恰会使子女走向虚弱和低能。
我的一个女友的儿子前不久跟我抱怨他的妈妈。他说霜姨,我妈妈刚刚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十九岁的男孩很气愤。原来,会打网球的儿子从美国回京度假,网球场上遇到一位父亲,看他的球打得好就发出邀请,想请他教自己十岁的孩子打球,每次付给他600元。可是他妈妈听到这个事情却坚决制止他去授课。理由竟是:不要接触陌生人!我把他妈妈深深谴责了一顿。你把儿子当什么了?是正在进入社会需要增长待人接物能力的青年,还是一只半岁大在草地上放风、为防止它乱跑而拴上绳索随时掌控在手中的白色萨摩耶?
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提供什么,陌生人不能接触,异性朋友不能随便交,工作要父母把关,危险的地方不能去……妈妈们在干什么?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无能儿吗?
我的另一个女友有一次跟他的儿子说,妈妈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你,爸爸妈妈的财富将来都是你的。我知道以后又怒不可遏地把女朋友狠K了一通。你把钓好的鱼交到他手上,将来没了你他想吃鱼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