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配音生涯(2)
苏秀
  ◆苏秀

  《简·爱》《魂断蓝桥》《哈姆雷特》《红与黑》……一提到这些经典老电影往往脑中先浮现出那些熟悉的好声音。上译厂的配音艺术家们如何做到用声音诠释那些经典作品中的经典角色的呢?这背后离不开上译厂——那所被苏秀称为“我们的大学”的艺术殿堂。

  我们厂,我们的大学

  前几天,赵慎之打电话问我一个什么字的标准读音,这是一个延续了五六十年的老习惯了。她不爱查字典,什么字吃不准怎么念就问我,我也不知道的,就由我来查字典。她总爱说自己“虽然没念过多少书,但是从来不念白字。因为‘不耻下问’。”我说:“你早已不是那个没念过多少书的赵慎之了。你现在是上海电影译制厂这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电影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也未见得比你更懂得怎样说电影对白。”

  回想起来,我们厂真的是我们的大学。我敢说,没有人会像我们这样看电影。我们是把电影掰开揉碎了地在看。

  为了让中文台词与原片的演员表演贴切,让人感觉就是外国演员自己在说中国话,我们会把影片剪成二三百小段,接成循环,反复地看。从这样反复、细致的观摩中,我们就可了解原片演员是如何诠释他的人物的。译制导演讲戏就要把他理解的原片讲给大家听,演员也要参与讨论,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的独特方式。拿译制《简·爱》来说,翻译兼导演陈叙一阐释原片的人物关系时,就说:“罗切斯特对简·爱不恭维、不温柔,有时甚至很粗暴,这是他的求爱方式。简为什么爱罗切斯特,因为他把她视为知己,罗切斯特给了她最看重的平等。”而邱岳峰和李梓则通过自己的配音很好地表达了这一切。再如我担任《砂器》的译制导演时,看到不论是童年的秀夫(男主角和贺英良的真名)还是成年的和贺,他们的扮演者都是面貌俊美,让人产生好感的演员;在父子一起逃难的过程中,大雪纷飞的黄昏里,二人躲在别人的廊檐下,在篝火上热着讨来的饭,那美丽的霞光,跳动的篝火;小秀夫舀一勺饭来喂爸爸,还把爸爸给烫了一下,两个人一块笑了。那温馨的画面所反映的父子情,是那么感人,我由此领悟了原片导演对杀人犯和贺英良——这个才华横溢的钢琴家所抱有的惋惜与同情,并由此懂得了编导对他主人公的爱憎,不唯表现在情节上、台词上,也会表现在对演员容貌和气质的选择上,还有摄影的色彩啊、镜头的角度啊、音乐的陪衬等等。说起音乐,再没有比《魂断蓝桥》,更令人难忘的了。这是一部爱情悲剧,男女主人公在小酒吧中最后相聚时,那朦胧的灯光,舞者的身影,加上乐曲《一路平安》(“今朝相逢已太迟,今朝又离别”)所传达的离愁别绪,真是胜过任何万语千言。

  我们的演员为了吃透原片演员是如何诠释人物的,少说也会看十来遍原片(不是看全片,是看自己有戏的主要场次)。有时演员为了更好地掌握比较困难的段落,如尚华为了《虎口脱险》中指挥乐队排练那场亮相的戏,甚至看上几十遍。在这个过程中,原片的人物就会逐步在尚华的脑子里活起来,让他感受到人物所感受到的一切,使中文台词和原片的表演融为一体。

  再如我在为褒曼扮演的侍女艾维配音时,有一场戏,她被海德先生折磨得快要疯了,海德还要她唱歌。译制导演陈叙一提示我:“口齿要清晰,神态要昏迷,要唱,不要有旋律。”使我学会了怎样去表演一个人的半疯癫状态。经过长期的工作熏陶,也使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不少表达喜怒哀乐的手段。有的观众说:“有些国产片拍得并不好看,但是知道是上译厂配音的,也会去看,就为了听上译演员的配音。”

  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严锋甚至说:“我觉得,邱岳峰在《简·爱》中为罗切斯特配的中文台词所传达的信息量,比原片演员斯科特更为丰富。”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原片,陈叙一不断地要求我们多读翻译小说,以便熟悉各国的风土人情、各色人等的思维方式。要求译制导演学一点外文,以便和翻译沟通。要求翻译、导演读读《圣经》,因为西方人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圣经典故。为了丰富文化素养,他还提倡大家背唐诗宋词,听评弹,看话剧。那时,我们厂的学习气氛非常浓。不录音的时候,你会看到,休息室中常常是人手一本书。

  老陈培养演员是有一盘棋的。某个阶段重点培养一两个人,给他(她)各种机会,直到他(她)“修满学分”。然后,再换一个人。就以赵慎之为例:一九五二年配《华沙一条街》里的女主角,那大约是她配的第一个主角。之后在一九五七到一九六一年期间,她配了各种身份、各种性格的角色——反法西斯影片《当我们年轻的时候》的爱国青年;《偷东西的喜鹊》里,沙皇时代被贵族豢养的农奴演员;《大墙后面》里,由于阿根廷农村破产,从农村进城的打工妹;《不同的命运》里,美丽、骄傲但爱慕虚荣的中学女生;《神童》里,上层社会出身,活泼、俏皮的少妇,在法西斯统治下,不畏强权,坚守自己的人生本分。还为《穷街》《三剑客》《科伦上尉》《两姊妹》《阴暗的早晨》《驯虎记》《鬼魂西行》等电影角色配音。她配音的电影还有根据法国左岸派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原著改编的作家电影《广岛之恋》。这样,在“文革”前,赵慎之就应该算修满本科学分了吧。

  再以尚华为例:从一九五三年开始,他陆续担任了多部影片主角的配音,如《牧鹅少年马季》《卡塔林的婚姻》《祖国的早晨》等。一九五六年,更在陈叙一亲自担任译制导演的《孤星血泪》中,为主角匹普配音。之后,又配了《红与黑》中的老年贵族德拉·木尔侯爵;《不同的命运》里,中学刚毕业的青年工人;《雁南飞》中,死于二战战场的苏联士兵,还有《圣彼得的伞》《新婚之夜》《她在黑夜中》等等。一九七二年,尚华在陈叙一亲自担任译制导演的《冷酷的心》中再次担纲主角,配魔鬼胡安,一个有江湖气的热血汉子。在《警察局长的自白》中,配杀人不眨眼的意大利黑手党头子罗蒙诺,他说话轻声细语,却令人毛骨悚然。《悲惨世界》中配警长沙威,他忠实于为虎作伥的职守,最后良心发现而自杀。他这几个角色,都是经历复杂,身份不一般的人物。那就等于修满研究生的学分了吧。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时期,得到过或长或短的重点培养。因此到了八十年代,陈叙一说:“我们的演员就像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个个都能上阵独当一面了。”

  邱岳峰和毕克就不用说了。有了合适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担当重任。如:李梓的《猜一猜谁来赴晚宴》的老年知识妇女、《啊,野麦岭》中的少年女工;于鼎、尚华的《虎口脱险》;尚华的《总统轶事》《得克萨斯的巴黎》;赵慎之的《望乡》;刘广宁、乔榛的《生死恋》《苔丝》;童自荣的《佐罗》《黑郁金香》《铁面人》《靡菲斯特》;曹雷的《非凡的艾玛》《国家利益》《爱德华大夫》;丁建华的《远山的呼唤》《卡桑德拉大桥》《老枪》;胡庆汉的《悲惨世界》;盖文源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斯巴达克斯》;施融的《雾之旗》《希茜公主》,施融、程晓桦的《奴里》;戴学庐的《白比姆黑耳朵》以及我的《印度之行》《为黛西小姐开车》等等。特别是人物众多的戏,如《尼罗河上的惨案》,简直就是我们可以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那时的工作是有追求的,所以,是迷人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我的配音生涯(2)
坚不可摧
矢车菊色的心情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我的配音生涯(2) 2014-11-18 2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