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小区里的黄德康夫妇邀请一些邻居好友到家中小坐,向大家介绍他们去年前往美国访亲家的历程,话间还播放了老黄自行摄制的录像片。
老黄夫妇是于去年11月27日飞抵美国的,亲家居住在美国中部的俄亥俄州多伦多市的M镇。他们正在加州斯坦福大学进修的女儿及美国女婿James(他们称他小杰)自然成了他们的向导和翻译。第二天恰逢感恩节,亲家母Jean夫人召集了近20位亲友来家欢度节日并欢迎来自大洋彼岸的亲家。老长辈82岁高龄的小杰的外婆听说家里来了中国客人也兴致勃勃地亲自开车50公里来到女儿家。
这天J夫人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在家宴开始前,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J夫人在致辞中说,感谢上帝把远方珍贵的中国客人请到家里,他们的到来为全家欢庆感恩节增添了欢乐。老黄夫人拿出了上海老年大学英语老师起草的英语发言稿作了即兴发言,其中说道:虽然我们语言交流有困难,但我们心心相印。
随后J夫人亲自下厨掌勺,为远方客人端上了土豆泥、蔬菜色拉、熏腿肉、培根、布丁、蛋糕、卤牛肉等菜肴,小杰和几个男青年在花园里的煤气烤炉上烤了牛肉串、羊肉串,压轴大菜是一个10多斤重的电烤火鸡,小杰用电锯将火鸡切成一块一块,大家用叉子叉起火鸡蘸着调料吃,这烤火鸡的味道虽然不如中国的北京烤鸭,但意义非同寻常。老黄给大家讲起了美国人过感恩节吃火鸡的来历:16世纪北美人的祖先移民到新大陆,初登陆遇到饥饿、寒冷和病魔,当地的印第安人送来了食物和工具,教他们造房子,种玉米和南瓜。秋天,移民们居然获得了丰收,使他们绝处逢生。在当年11月底的一天,移民们请印第安人一起聚餐,感谢上帝的恩赐,而印第安人特地送来了大火鸡,与移民们一起欢宴谈笑。此后,这一天就被称为感恩节。在美国,感恩节类似中国的中秋,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并且家家户户都要吃火鸡。
餐后两亲家互赠了礼品,老黄夫妇带来了在上海特意为J夫人定做的唐装,J夫人穿上墨绿色的织锦缎唐装高兴得手舞足蹈,还学着时装模特的样子在客厅走起步来。在座的亲友们都拍着手连声说“beautiful,beautiful”。黄太太还将杭州的丝绸围巾和苏州的苏绣丝扇等礼品送给美国亲友,小杰的阿姨W女士捧着印有乌龟图案的丝巾时更是爱不释手,因为她对乌龟情有独钟,她不但珍藏了许多乌龟的画册、工艺品等,家里还饲养了许多鲜活的乌龟。当J夫人将一件不锈钢制成的风铃送给老黄夫妇时,现场达到一个高潮,这时J夫人带领大家唱起了歌曲: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他给我们带来幸福,大家喜洋洋。在座的亲友一一在风铃的木片上签上了自己的姓名。J夫人说,风铃声寄托着美国亲友对上海亲家的绵绵思念。
老黄夫妇在亲家母家住了七天,在临别的前一天到销售中国物品的超市买来了饺子皮,肉糜等,请10多位美国亲友品尝了一餐水饺。这些人大多是第一次看到、吃到水饺,他们还饶有兴趣地学着用筷子夹着饺子吃,尤其是小杰的外甥更是对中国水饺倍感兴趣,把老黄女儿告诉他的水饺制作流程及肉馅的配方详细地记在本子上,说回家还要做中国水饺给家人和朋友吃。
黄德康夫妇的美国之行虽然时间很短暂,但美国亲友的热情款待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同时他们也感到,随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人在国际友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