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 网上“反手摸肚脐”的热帖,引来各方热议。可“炫腹”帖的可信度究竟几何?有待进一步的证实。微信时代,四面八方涉及食品安全、健康疾病等方面的信息铺天盖地,大多标题醒目,博人眼球;内容离奇,吊人胃口。文中惯用“有毒”抑或“致癌”之类触目惊心之词。言之凿凿,振振有词,叫人将信将疑、纠结万分、无所适从,一些不是笑话的笑话,时有发生。譬如,受“炫腹”的影响,某妙龄女郎日夜苦练反手摸肚脐,导致关节严重脱臼;一位“三高”朋友,因为听信“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许碰”的“养生秘笈”,结果“不食人间烟火”,差点营养不良、虚脱趴下……
面对这种捕风捉影、荒诞离奇、毫无科学依据的形形色色的“传说”,肩负科普重任的有关部门,理应理直气壮、主动积极地“发声”参与科学打假;作为平民百姓的网民,除了一看了之,一笑了之外,还需主动提升科学素养,切莫人云亦云、有意无意地为“伪科学”的传播摇旗呐喊、推波助澜。套用股市的一句箴言:信息有真伪,转发需谨慎。这也是我们对待任何信息的应有的态度与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