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似火烧,是大暑的天气特征。这个时候,如果有一筷冷面入口,漫着花生酱的香滑,裹着米醋的咸酸,夹着三丝的鲜爽、鳝丝的鲜嫩、面筋的鲜糯、辣肉的鲜辣,那真是惬意。伏天烈日,蝉音高亮,开着空调吃冷面,再好的生活,大抵如此。
“冷面”一词,现今在北方,甚至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被叫做 “凉面”,但在江南,遵从古韵,依然叫做“冷面”。今天要说的,正是我们自小吃到大的沪式冷面。
先说面条。做冷面的面条有讲究,须是蛋黄面,加了鸡蛋轧制呈淡黄色的宽面,扁薄似韭叶,且富有弹性。先蒸五六分钟,再下锅煮熟,不能煮过头,煮到面条没有“白心”了立即用笊篱捞起,放在准备好的大盘子里,将电风扇开到最大档,对准面条猛吹。这时,要将预先做好的葱油倒入面条,电风扇一边吹着,你还要不断地抖松面条,加快它冷却、风干的速度,也让每一根面条均匀裹上葱油。这样吹风“乘凉”一刻钟之后,面条油亮松爽根根分明。待面条冷却,分装保鲜袋入冰箱冷藏。虽说,面条是关键一定要做好,但葱油也是要做好的。做葱油是第一步,准备一把香葱,取葱白段切末,二两油烧到七成热时,放入葱白,中火熬三分钟即可,这个油要多香有多香。小心看锅,轻轻推动葱花,别熬糊了葱,葱焦了就有糊味苦味,反倒不好了。熬好葱油,将葱末捞出,置一边待凉就好。
调味是冷面的魂灵头。这冷面的调味,无非是花生酱、米醋、鲜酱油(生抽)。说来简单,要调配得恰到好处也不容易。花生酱的稀稠、米醋的浓淡、鲜酱油的多寡,分寸拿捏需用心体会。做冷面的花生酱,我喜欢“莺歌”,幼柔滑型的好过颗粒型的;花生酱以温水调,大致1:1的比例,盛以小碗仔细调匀即可。一小碗花生酱、一碟米醋、一碟鲜酱油。就这三样,无须多。
最末,就是烹制浇头了。家常的也是最经典的有三丝、鳝丝、双菇面筋。茭白、青椒、猪里脊(或鸡脯)三样切丝,快火小炒,鲜爽清淡。鳝丝、茭白丝以响油鳝丝的做法烹制,双菇面筋佐以蚝油烩制,风味皆佳。
此时,面也藏得够冷够挺括了,调味、浇头,碗啊碟的搬将出来铺陈于桌。一人一盘,冷面多少按需搛取,花生酱三调羹、米醋半调羹、鲜酱油小半调羹,一个字——拌,一盘清冷面拌好,加上喜欢的浇头就可以开动了。家人不嗜辣,辣肉浇头基本不做。三丝、鳝丝、面筋都要做一盆。吃冷面没汤要噎牢,一锅咖喱牛肉汤是标配,实在偷懒,番茄蛋汤总归要备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