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2003年全球暴发SARS疫情后,上海市连续启动的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已实施的三轮九年行动计划,大大提升了本市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本市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等主要卫生指标持续多年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第四轮公共卫生行动计划明确自今年至2017年底,将在五方面推进38个建设项目,具体包括:
一是以确保一方平安为根本,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体系。重点聚焦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打造全方位的卫生应急监测、处置和救援体系,以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应对能力建设、上海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基地医院建设与应用等项目来落实。
二是以全程管理为要求,建设“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聚焦重点疾病,强调全程自主管理,以上海市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综合防治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上海地区慢性肾脏病早发现和诊疗体系建设与示范、社区居民肿瘤等慢性状况生存健康管理等项目来落实。
三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落实公共卫生惠民服务。重点聚焦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一批示范性、惠民性项目。如上海市3-5岁儿童免费涂氟防龋、新形势下上海人群重点眼病干预、上海市更年期妇女重点健康问题综合防治等项目。
四是以科学化应用为机制,强化公共卫生法制化管理。重点聚焦法制化管理,制定一批标准、规范和行业准则,创新公共卫生政策和评价理论指标体系,以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公共卫生绩效体系构建、基于医疗卫生大数据的健康期望寿命应用及长效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运作机制探索等项目来落实。
五是以培育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加强公共卫生学科人才建设。聚焦国际公共卫生前沿和顶尖水平,打造重点学科和人才高地,提升本市公共卫生的国际竞争力,以探索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养,建立“特种兵”人才和能力储备三级梯队机制,建设10个重点学科和10个高端海外研修团队等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