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莱茵的黄金》,今晚上演3小时5分钟。第二部分是《女武神》,明晚5时起上演5小时。全体休息1小时后,再演5小时10分钟的《齐格弗里德》。后天上午11时起,接着演出最后一部分《众神的黄昏》。在18日黄昏16时40分左右收尾。对于戏曲连台本戏而言,通常在春节放假或农闲时上演——“大轴子皆全本新戏,分日接演,旬日乃毕。”所谓“旬日”,也就是10天。连台本戏,比“指环”还长!
因为《尼伯龙根的指环》对音乐家而言实在是充满挑战,所以版本众多。此次上演的是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制作的版本,由120余人的交响乐队、80人的合唱团及39名独唱演员构成。这个版本也不常演。“此前,24小时版只演过2次,第一次是在10年前”,库恩说,“我的朋友甚至认为,这么演法,很可能演完我就死了。”演完的一刹那,确实没有掌声。他狐疑,是否观众都已经回家了?结果,3秒之内,掌声陆续传来,持续了40分钟。
此次上演,是亚洲首演。指挥库恩曾经攻读过哲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博学多才的他把该剧的时代背景转移到了现代,进一步强化了剧中人的社会属性。众神被设定为喝着鸡尾酒的享乐主义者,巨人成了棒球和冰球运动员,女武神骑上了山地自行车、穿起皮裤,齐格弗里德喝的药酒换成了苹果汁……不管是阿尔贝里希借助隐形头盔变身的蛇和蛤蟆,还是齐格弗里德降服的熊或法夫纳变身的龙,剧中自然界的动物都被库恩装点成了大型的折纸艺术,为严肃的舞台增添些许轻松和愉悦。
不仅在舞美、道具和服装上有所革新,库恩更是以无限巧思突破了舞台上的空间局限。他将乐团摆放在舞台的后侧而非乐池中,把半个舞台让给歌唱演员和布景。这种兼顾舞台版制作又参考音乐会版设置的独特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音乐厅而不是歌剧院的空间结构。此番,在上交音乐厅的演出也将保留这种设计。
库恩表示,乐团位于舞台之上,演员在乐团面前表演——“这是瓦格纳最初的构想,虽然从未在拜罗伊特剧院出现。”由于当时年代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诸多尝试不成功,而如今,这都成为可能。“我可以在指挥台上装个小小的监视器,密切关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所以,他自豪地表示:“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基于瓦格纳本人想法进行诠释的版本。”
且不论主题,得到欧美歌剧界、艺术届乃至哲学家尼采膜拜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其演出形式不与传统戏曲连台本戏类似吗?无论是京剧《狸猫换太子》《封神榜》还是各类曲种的三国戏,也都是每晚演出,演上十天半月的“恢弘巨制”。可是,我们对连台本戏的推崇,却不如“指环”,这其中的落差,颇值得玩味。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