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文化部组织召开座谈会;12家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掌门人和艺术家代表畅谈感悟——~~~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文化部组织召开座谈会;12家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掌门人和艺术家代表畅谈感悟——
艺术精品要有筋骨 有道德 有温度
于明山 鲁明
▲ 文化部座谈会现场本版图片 鲁明 摄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创作提出更高要求,一年间,文艺界都发生了什么?昨天,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画院等12家文化部直属艺术单位的负责人和艺术家齐聚一堂,他们谈感悟、聊创作、话推动艺术创作生产的繁荣发展。本报记者独家现场记录下他们的发言。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强调,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投入创作,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

  回 望 文艺站在了生活的原野上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一年来艺术创作生产展现了许多新气象、新风貌。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气势恢宏、庄重大气、独具特色。国家京剧院的《西安事变》等亮相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表现不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创作优秀艺术作品成为广泛共识,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成为很多艺术家的自觉行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力度空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观念正在形成。文艺评奖逐渐减少,艺术评论逐步加强。

  一年来,各艺术院团的采风创作、慰问演出、结对帮扶在基层一线,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乡镇社区、学校军营等蔚然成风,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更接地气、有感情、受欢迎。

  聊起收获,文化部直属院团掌门人都兴致勃勃。中央歌剧院今年推出了《北川兰辉》和《我的母亲叫太行》两部原创歌剧,院长俞峰坚信,继续沿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条道路走下去,一定能创作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高峰作品。为了创作芭蕾舞剧《鹤魂》,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今年4次带队赴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深入生活、创作采风,在三九严寒和三伏酷暑中,捕捉鹤群身影,观察鹤的体态、动作和生活习性,剧目演出后获得一致赞赏。中央民族乐团推出了《又见国乐》等一系列创新剧目;国家交响乐团一年来深入基层,帮扶农民和盲童学习乐器演奏,并在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期间联合登台演出;中国美术馆一年来策划了国家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等四大展览系列;中国国家画院通过组织画家写生与举办优秀展览,服务人民群众……

  展 望

  有筋骨道德温度艺术精品

  ■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 创造一种中国式的诗化舞台意象

  “繁荣”并非完全等同于“发展”,繁荣是量的积累,而发展则应该是质的进步。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塑造中国式的人物、表达中国式的情感、挖掘中国式的哲理,同时在舞台艺术表达中体现中国文化底蕴和艺术风采,进而创造一种中国式的诗化舞台意象。只有当更多的创作者都有意识地追求符合戏剧创作规律的“经典性”,才有可能在大量原创作品的基数上出现真正的精品之作并获得长远生命力。中国戏剧如今迎来了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时期戏剧”以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不过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有多少作品能有穿透时空的艺术力量?从事戏剧创作的人,能否透过对表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在创作过程中挖掘出人物更深的内涵意义、生命价值、人生哲理至关重要。文艺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努力“尽人事”,是恪尽身为当代戏剧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责任职守,而把“大浪淘沙”的选择工作交给历史。

  ■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 艺术的灵感要去生活中寻找,向人民群众学习

  艺术的灵感不是苦思冥想,不能闭门造车,真正的灵感就要去生活中寻找,向人民群众学习。

  习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创作的源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语,唤起了多少创作者久违的情感和行动。今年5月,中国交响乐团组织了多位艺术家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进行采风,而上一次来这里还是32年前的事情。名气大了,收入高了,工作忙了,当年那样的情怀却越来越少,深入采风的活动也越来越少了。还是当年的那群小伙子,如今都已过天命之年的作曲家们,在云南乡村那坎坷甚至危险的路途上,在有1300年历史的哈尼梯田中跋涉行走,与哈尼族人在土屋前、庭院上如饥似渴地汲取那古老而鲜活的少数民族曲调。夜晚回到住地,大家揉着酸疼肿胀的双腿,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创作的青春,更深刻体会到,艺术之花只有植根于人民的沃土,才能枝繁叶茂,争奇斗艳。

  ■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 不能忘记和忽略人民在精神上的朴素需求

  艺术家们如果只为“高大上”追求而忘记和忽略了人民在精神上的朴素需求,出人才、出作品、创作优秀作品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年来,乐团相继推出的一系列创新剧目,特别是今年公演的《又见国乐》《国乐的追思》《国乐的风采》等大型民族主题音乐会,就是在经典的基础上,将“传统”转化为时代经典,让大众喜爱并且传承发展。

  在今天,传统如何面对现实?经典如何面对大众?作品不仅要打破常规,体现融合乐团的创新思想、用音乐塑造民族精神,更是要站在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布署的高角度、高视野,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这对于当代的民族音乐传承来说是十分珍贵和重要的。因为,这一系列有关传承发展的文化课题可以在音乐会中给予体现,使观众在心灵上得到慰藉,在精神上树立信心。

  ■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 以脚尖为代表的肢体语言传递向上飞升的希望

  这些年来假借文艺平台泛滥的利益低俗、善恶不分、是非颠倒的丑陋行径和诸多问题,总书记以爱恨分明、惩恶扬善的气派,为文艺工作者解开了这些年来难解的心结,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者在国家“两个实现”的道路上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光荣的使命。芭蕾是以脚尖为代表的肢体语言传递向上飞升的希望,以音乐、舞蹈、舞美的交融呈现真、善、美的情感表达,以芭蕾独有的韵味引领观众感受纯洁、浪漫、唯美的情怀。然而,任何美的呈现不会无中生有的,她不仅有源头,而且需要言之有物、能触碰心灵。只有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才可以听到人民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够创作出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的作品。

  ■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提高全民艺术审美水平,就是将“平原”变“高原”

  创作,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民族的情感,才能够传递温度,放射能量,体现魅力。

  历代大师的经典之作构成了传统的里程碑,形成了中华美学精神的源流。提高全民的艺术审美水平,就是将“平原”变成“高原”,大师、大家则是建立在这个高原之上的高峰。一年来,中国美术馆通过策划国家捐赠与典藏系列展,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国际交流系列展,不断展示大师的作品,才能打造美术高原高峰,惠及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美术馆的库房不是冷库,而是宝库,它要不断向人民献宝。对于美术馆而言,展览是导向,策划与组织是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典藏大家精品,促进当代艺术创作,将馆藏大师、大家的作品通过研究,进行学术梳理,让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这是一个展示高峰、亮化高峰的文化工程,会对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和新时代高峰的崛起有着巨大的作用。

  ■ 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袁慧琴 艺术家更应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淡泊

  浮躁的心态,产生不了大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戏曲,是中国人歌唱的方式,是中国人抒情的方式。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艺术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传承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教学、演出方面缺少新的东西、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尤其是这些年走出去、有震撼力的作品实在不多。艺术家是通过提高艺术水平、提高人格魅力和修养来感染观众、引起共鸣的。艺术家更应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淡泊,不断修炼自己的艺术成就、提高自己的艺术见解、升华自己的人格魅力,静下心来专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飞云 无关痛痒的冷漠都是艺术品质的敌人

  深入、情入、心入,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品格、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如果文化大量地停滞在娱乐、消费、刺激等低层次,缺失了精神属性这样的文化非但不能提升人,还会使人堕落,非但不能造就人,还会使人颓废。在艺术创作中没有感动的美是苍白的,没有美的感觉是低俗的,无关痛痒的冷漠都是艺术品质的敌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动是由艺术家内在的品质深发的,因此艺术家作为灵魂的工程师需要有这样的标准:艺术作品千姿百态,但离不开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

  本报驻京记者 于明山 鲁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新民眼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专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艺术精品要有筋骨 有道德 有温度
新民晚报要闻A03艺术精品要有筋骨 有道德 有温度 2015-10-16 2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