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立儿童权利保护专员
在法国,包括电视、电影以及网络在内的所有媒体节目都设立了分级标识制度,强化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控和打击。免费为家庭提供儿童上网过滤设备,禁止12周岁以下儿童使用手机,以保证儿童上网的安全性。为避免儿童受到性侵后不敢报案,进而造成大量的犯罪黑数,法国在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立了儿童权利保护专员,有专员与社工相配合对各所中小学校进行定期寻访,深入接触未成年人,减少其心理隔阂,进而发现犯罪。
● 鼓励孩子说出自身感受
在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投入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在学校及教育机构的公共教学场所安装摄像头,要求父母掌握性侵犯的相关知识,建立对子女保护和信任的环境,鼓励孩子能够说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以尽早发现被性侵的儿童。同时,考虑到被害人在缺乏心理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二次受害的几率远高于一般儿童,再加上一部分被性侵害儿童成年后因心理阴影而容易演变为恋童癖甚至性侵儿童的犯罪嫌疑人,因此,由澳大利亚政府福利组织“家庭与未成年人服务协会”出面,对被性侵的儿童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 儿童性教育是国家必修课
在很多国家,政府还要求父母和学校及早对未成年人开展性教育,向他们明确性行为的定义,树立正确的性保护意识。例如,欧洲大多数国家通过相关立法,将儿童性教育规定为国家必修课,孩子进校第一课就是接受性教育。
● 给孩子普及“内衣规则”
2010年,欧盟峰会还发起一项名为“内衣规则”的教育项目,要求全欧洲对未成年人开展预防性侵的教育活动,告知“孩子不应该让他人触摸自己的内衣通常覆盖的身体部分,他人也不应该去触摸他们的这部分身体。”专家建议,在加大司法打击力度的同时,相关部门和家庭也应加强对儿童的性教育,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