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物的歌唱
王鸣光
  王鸣光

  每次去吃生煎馒头,喜欢靠近炉子,看师傅操作。生煎馒头将熟时,师傅掀开盖子,将一勺水倒进锅子里,“嚓——”的一声爆响,顿时气雾升腾,香味扑鼻。这声音真是美妙,是生煎馒头在歌唱,音色金灿灿的,就像它的焦黄的底。一曲高歌,热情奔放,回肠荡气,令我垂涎涌动,喉结滑动,胃口大开。

  旧时的灶披间狭小昏暗,墙上都是烟熏火燎的痕迹,斑驳肮脏,连灯泡上也蒙着一层油腻,亮起来昏黄一团。然而等到油锅里冒起一缕青烟,响起青菜“嚓——”的一声热烈、清脆、响亮的歌唱,灯光顿时明亮起来,活色生香的气息洋溢起来,灶披间似乎变成了一个气氛热烈的剧场。

  煲汤有“噗噗”的轻响,声音绵绵长长,是歌剧中的宣叙调。若是煲豆腐汤、鲫鱼汤,那“噗噗”声显得温柔委婉,像是女中音。若是煲蹄髈汤,那“噗噗”声,像是戏剧男中音,歌者身材魁梧肥胖,下巴一叠叠的,大肚子挺起,共鸣声结实浑厚,听着动人心,也动人垂涎。

  李笠翁先生在《闲情偶寄》里说到笋:“论蔬菜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松脆者,便会在嘴里“嚓嚓”的歌唱。除了色香味,还有声,可谓耳、目、鼻、舌都得到了享受。当时,李笠翁先生嚼着,听着,不由得发出由衷地赞叹:“此乃蔬菜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这余响至今不绝如缕。

  天下第一菜,凭着端上桌来“嚓”的一声纵声歌唱,春雷般地打动人心,便将一顶“天下第一”的桂冠带在它的头上了。

  零食中最普及最受欢迎就是瓜子了。不仅价格大众,而且磕起来有“得得”的声响。想必茕茕孑影,形影相吊时,那“得得”的轻吟,岂不是一种心灵的抚慰。若是与客相对,一时无话可说,气氛沉闷,请客人吃一颗糖或话梅,依旧闷声不响。若是磕起瓜子,那“得得,得得”的一声声轻重、断续、疾徐、抑扬的浅唱,仿佛有种弦歌相伴的味道,宾主间顿时有了活泼生动的氛围。

  三十多年前,去苏州宝带桥,在一家路旁的小店,点了一只响油鳝丝。那店屋檐低矮,墙壁斑驳。店堂里光线暗淡,摆着七八张白坯八仙桌。一位跑堂,圆脸,矮个,却能一手端着一溜盆子,疾步如飞,来回穿梭,照应自如。坐下不久,便听得厨房那头一声响亮地吆喝:“响油鳝丝来哉!”声刚落,只见跑堂身影一晃,一盆红油赤酱的鳝丝已放在我的面前。突然听得有轻微的“嗤嗤”声,仔细看盘中,只见冒着一只只小泡泡,那“嗤嗤”声便由此而来,还有几根鳝丝一动一动的。如今那“嗤嗤”的轻唱,依旧很清晰,促使我一有机会进饭馆,便点响油鳝丝,然而由那莲步轻移的服务员端上桌来的,都是闷声不响的。不会歌唱的鳝丝,还会好吃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年终回访:阿拉盘盘这点事
   第A04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5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聚焦/文体汇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 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家装专版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今宵灯谜
新年祈善
食物的歌唱
智慧快车
扫一扫
重视老人安全过冬
警犬
邻座
听雨的“台词”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4食物的歌唱 2015-12-27 2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