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徐征所言:“现场做变成了工厂做,工地的噪声、粉尘大量减少。这对于减少PM2.5也是个贡献。传统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劳务工减少了,产业工人增加了,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这对建筑业的变化和能级提升来说非常重要。上海这样的城市,需要工业化、科技化、信息化的建筑业相匹配。”
变电站的建造一直为市民所瞩目。在杨浦区逸仙路、三门路交界处,虹杨500千伏输变电站正在抓紧建设。未来,这个输变电站将为杨浦、虹口、宝山的居民输送电力。为了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施工方采用逆作法动“微创手术”,以“网、屏、棚、罩”四层来隔音,搭设封闭性设施来控制扬尘。今年7月7日至今,已经有8批158位周边居民前来工地参观看究竟。
变电站为地下三层结构
2013年5月30日,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项目部进驻虹杨500千伏输变电站工地,施工任务包括地下变电站、地下车库、地上生产管理用房和室外总体工程。
其中地下变电站为地下三层结构,地下车库为地下二层结构,均采用逆作法施工;生产管理用房共3栋,为地上五层结构。总工期为1096天,其中780天内必须确保具备变电站电气安装进场条件。
本月底,B3层施工已经基本完成。明年1月底,B2层和B1层施工也将基本完成。开工到现在两年多,工地的文明施工怎么样,可以看看成绩单:虹杨变电站项目先后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文明示范工地、2013及2014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文明示范工地;通过全国3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评审;噪音经检测均控制在55分贝以下……
技术革新少扰民
虹杨变电站地下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将整个施工作业封闭于顶板下。高投入、大难度的“微创手术”有效地隔绝施工噪音和扬尘,减少对居民的影响。为了营造良好环境,项目部还对内外围墙进行了美化,172幅风景画上墙,种植树木和6000平方米临时草地,优化环境。
施工方大胆技术革新,形成了“网、屏、棚、罩”四层隔音措施,即搭建高10米、长185米的防尘隔音网;布置隔音屏;放置帆布隔音棚;加装隔音罩。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如对金属碰撞发出的刺耳声响进行消音处置,桩机的铁滑轮改尼龙滑轮等等,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噪音。
针对泥浆池、水泥筒仓、拌浆台等三大扬尘顽症,施工方通过搭设封闭性设施、改进水泥筒仓消尘装置,实现了泥浆工厂的全封闭施工,确保施工场地整洁,成功解决扬尘困扰。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三维立体的监控设备、可视化门禁系统、远程风险监控系统、可移动冲洗平台、四级沉淀池及循环水系统等,为的都是减少影响。
设专职安全监护员
文明施工,人还是最重要的因素。按照不同施工阶段,施工方突出重点、精准管理,比如土体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阶段,采用静音切割法、对讲机指挥混凝土浇捣、土方车进出减速禁号、发放温馨提示告示牌、设专职安全监护员、配备建筑渣土排放管理员以及专业保洁队日常清理等措施,逐步规范管理,形成长效常态。
生活区设有“一线二堂三室四房”(一线:网线;二堂:食堂、农民工学习讲堂;三室:阅览室、活动室、医务室;四房:淋浴房、洗衣房、晾晒房、充电房),宿舍管理积极探索实践旅馆化、规范化、军事化,每间住房4—5人,室内空调、自动喷淋、漏电保护器和专用USB插座等配置齐全。对入住农民工发放统一的三件套、收纳袋和生活必需品。同时安排专职宿舍管理员,每日负责清洁打扫,保持宿舍明亮整洁。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