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杨浦区政协十三届八次会议,听一位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说到了“二孩”问题,很有代表性。这位委员是杨浦区一所市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她说,这几年又逢生育高峰,她们幼儿园为应对入园高峰,不得不挖掘潜力,把原来的卧室、多功能厅也改为幼儿教室和活动室。除此之外,幼儿园都是女教师,这几年,生二孩的多起来了,人手变得紧张了。今年全面二孩又开始实施,生育的女教师会更多!
“现在的年轻女老师,都挺娇气的,原来一个个都生龙活虎的,可是一旦怀孕,好像路都不会走了,家里的老人也鼓动她们请假,回家保胎。”这位园长计算了一下,一个女教师从怀孕到生产、哺乳,直到再回来上班,平均要停止工作一年半!“幼儿园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班级必须有两个老师带。现在这种情况很普遍,我们园长微信群里经常有人在找代课老师。实在找不到,连园长也下去带班。”
生一个停一年半,生两个就是三年。二孩全面放开后,孩子增多,幼儿园急需增加、扩容;可与此同时,幼儿园的老师因生育而出现缺口。一多一少“双碰头”,大概是有关部门还未预料到的。出现同样困扰的,不止幼儿园,还有小学。目前,小学里女教师占比已经超过80%,而且一所小学的女老师数量比幼儿园更多,小学遭遇“二孩热”,同样令校长头疼不已。以此类推,全面二孩放开后,一些以育龄女性为主的单位、企业,比如医院、商厦、银行,包括媒体,必定遭遇同样的人手紧缺问题。
全面放开二孩,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将大大造福家庭和社会。不过,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当全社会遭遇“二孩热”,我们准备好了吗?
有专家指出,要使这一政策得到响应和落实,必须尽快修改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措施。首先,从公共服务方面,托幼服务必须跟上,政府投入公共服务的经费要增加。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未雨绸缪,对于人手紧缺问题加以重视。除了加大幼师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外,眼下要解燃眉之急,可以返聘刚刚退休的教师,还可以面向社会招聘各类人才。现在,有些白领甚至海归在企业干了一段时间后,想应聘当幼儿园教师,她们有大学以上学历,也有海外教育理念,但就是没有教师资质,因此被拒之门外。
另外,二孩来了,看病问题怎样妥善解决?时值冬季,“儿科看病难”,又成为全国各地的热点。一个宝宝看次病就要大半天,两个怎么吃得消?儿科和儿科医生不足、儿科医生工作量超负荷等问题,已存在多年了,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可以想见,今后儿科看病难将进一步加剧。这也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尽早谋划,加大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同时合理分流一些儿科医院的看病人群。
还有,一个家庭在决定是否要二孩的时候,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据报道,在此前双独和单独生育二孩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选择了不生育二孩,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压力、照料子女的压力和女性自身事业发展的压力。
这就必须说到税收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所得税是以个人为单位征收的,全面二孩后,家庭需要抚养的人口增加了,开支明显增加;同时,为了带养二孩,还必须有相应的人力成本:妈妈往往要有一段时间无法工作,或者由老人帮忙照顾,有的还要雇请家政人员。事实上,妈妈和老人的育儿付出,也是劳动,可是,这部分劳动从来没有被计算过。在美国及欧洲许多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以家庭为单位征收的,而且有一个税前扣除制度。比如美国税法规定,每个公民在一个纳税年度都享受一个个人的宽免(生计扣除),同时根据家庭负担能力不同,进行被抚养者宽免的扣除,这个被抚养者包括配偶、子女和老人。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妻子为了照顾孩子没有外出工作,被抚养者的扣除额就是3份。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彭希哲认为,从经济角度来看,全面二孩后,有必要对所得税制度进行改革,可以从现在的改为以家庭为单位征收,家里要照顾二孩和老人,个人所得税减免应当增加。
本文开头的幼儿园园长的困扰,只是全面二孩实施后可能会遭遇的问题的冰山一角。此外,还有产假、哺乳假的延长、女职工权益的保护、公共场所哺乳室的设置、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只有方方面面都充分考虑到,配套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才能让育龄人群想生、敢生,最后也能生出二孩。
(作者为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