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捷 径
朱光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国内外大众心目中知晓度低,还真打击人啊!这是不是意味着那么多年的演出推广出了问题?在中国主控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设立《梁祝》为必选曲,是否可以成为改变这一局面的捷径?

  就斯特恩小提琴比赛初赛参与者的提问来看,首先触及到的是中西方演奏的技巧差异。例如,滑音的处理与西方不同,首次接触的人必须下苦功。其次,就是对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等背景知识的理解。在技术水平一样高的前提下,对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就会体现在拉出音符的感染力上。文格洛夫去年随上交在南美演奏《梁祝》的时候,拉得十分有中国风味,就是因为当时他听了很多二胡版本,对中国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

  斯特恩小提琴比赛的赛事规定,就是让全球最有潜力的青年选手,来演出、学习中国作品。这个过程会让他们有机会对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及其特质,走心、顺手。随后,那感人的旋律就有可能自然而然从琴弦上流淌出来……

  上交音乐总监余隆在谈及他向西方乐团传授演奏该曲目的经验时,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追女孩子”。小提琴手在台前“不紧不慢”,而乐队在他(她)身后速度忽快忽慢——这种“速度不一致”的“不和谐”局面,在外国交响乐演奏时几乎不可能发生。而中国音乐情感的丰富性就在于这种不疾不徐,与追追停停之间恰好踩准了心跳的“合拍”。这种“中式古典表情”的意蕴,只有体会过,才演奏得出来。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名校风采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梁祝”养在深闺人不识
捷 径
用情感与观众交流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22捷 径 2016-04-06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