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君起:逃出南翔太史府的女革命家(3)
孙月红
■ 陈君起在南京小学当教师时留影
  ◆ 孙月红

  王氏最后使出了一个杀手锏,她指着曾谦与曾丽两个小姑娘,恶狠狠地对陈君起说:“要走也可以,把她们也一起带走,她俩不能生活在这个家里。”这两个女儿是曾科进与家里的两个丫环生下的。曾谦是陈君起进曾家之前生的,曾丽是陈君起进曾家之后生的,比曾鼎乾小两岁。

  陈君起看着称自己为妈妈的两个小姑娘,眼中充满了怜惜,她对王氏说:“曾谦与曾丽的妈妈都是你的丫环,按理说,她们应该生活在这个家里,由你们抚养。当然,如果你不愿意抚养,我也可以把她们一起带走。”

  又是一个严寒的冬天,又是一场大雪过后,陈君起抱着出生仅仅几个月的曾丽,牵着儿子曾鼎乾,后面跟着曾谦,离开了这个家。

  曾科进不愿意搬出大家庭,两人就此分居,他们虽然没有正式离婚,但夫妻已是徒有其名了。4年后,曾科进受不了继母王氏的逼迫也离家出走,前往北京定居。

  教书又织巾

  抚养三子女

  陈君起去了一所小学教书。她让曾鼎乾与曾丽待在家里。

  一家四口,靠陈君起的薪水,紧紧巴巴的将就着过日子。陈君起虽是个富家女,但她却很会过日子,在这么艰苦的日子里,她想尽办法攒下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陈君起靠教书与以前工作积蓄下来的钱维持生活。随着孩子的长大,家庭开支越来越大,渐渐地积蓄也用光了。陈君起一家陷入了困境。为了维持全家最简朴的生活,陈君起开始白天教书,夜晚替人织毛巾,昼夜操劳,没过多久,病倒了。

  此刻儿女们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陈君起心急如焚,四处奔走,跟亲友们借钱,让孩子们能够上学。

  陈君起虽然只有曾鼎乾这么一个儿子,但她从不娇惯他。不仅在功课上要求严格,在做人上更加严厉,不准说假话,不准说下流话,不准瞎传话,不准有不好的生活习气,不准与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一起干坏事,当日事当日毕等等。

  曾鼎乾后来回忆说:当年在每日晚饭后,一盏煤油灯下,母亲陪着我们三个人读书、做功课。我家常年订有一份《申报》,家里再困难,母亲也要订的。我们做功课,她看报纸,这是她多年的习惯。我们功课做完后,母亲就把报上的新闻讲给我们听,特别讲那些爱国新闻,久而久之,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一些爱国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喊出了陈君起的心声,她参加了南京请愿队伍。

  阅读《新青年》

  加入共产党

  “五四”运动期间,陈君起结识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谢远定、宛希俨等学生。谢远定、宛希俨是湖北籍学生。他们在武昌读书时,就在恽代英等人的影响下参加了当地的五四运动及进步社团,并阅读了有关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二人来南京后,同恽代英等人继续保持着密切联系。1921年5月,谢定远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天,谢远定将《新青年》等刊物带给了陈君起,陈君起如获至宝,把刊物带回了家。《新青年》中的内容吸引了她,她一口气读完了所有文章,之后,又读了由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政治周刊《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

  之后,在谢远定的影响下,陈君起又开始研读马列主义理论,并于1923年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此时的陈君起已是一位38岁的知识女性。她深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并愿意为之奉献自己的一生,甚至生命。

  1923年,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为贯彻党的“三大”制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建立了以沈雁冰为委员长的国民运动委员会,并决定:“限最短期间内全体加入国民党。”

  1923年年底以前,南京全体共产党员、青年团员都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就在这一年,陈君起也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23年底,在中共南京地委的支持下,陈君起着手筹建南京妇女问题研究会。1924年5月,在北极阁正式成立了南京妇女问题研究会,会员30人,陈君起任该会负责人。她与同志们一起调查研究中国妇女受压迫的原因,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妇女运动的情况以及今后妇女运动的方向等,向广大妇女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发动妇女们踊跃参加争取自由民主的运动。研究会的会刊为《妇女旬刊》,陈君起的家成为活动场所。

  1924年初的一天,陈君起从外面回家,笑容满面。儿子鼎乾觉得妈妈今天特别漂亮,就问妈妈为什么这样高兴。陈君起耳语般地告诉儿子鼎乾:“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曾鼎乾先生后来回忆说:母亲自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家就成了南京党组织的一个活动中心和秘密机关,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等人到南京时就来我们家开会。母亲开始向我讲述党内的纪律,明确告诉我这个“家”的任务,要我看好“家”。地委在我家开会时,母亲就叫我在外屋一面玩,一面放哨。再后来,母亲就让我给他们送信,送通知,跟他们出去“玩”。

  陈君起的家是南京居安里20号,是前些年为了方便儿子读小学,向一个宋姓房东租的。居安里20号,独门独院,离当时的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区很近,而且偏僻隐蔽,附近都是菜园、鱼塘。陈君起曾对儿子说:“为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你一定要保守秘密,即使个人牺牲了,也要保护组织与同志。”母亲还对他约法三章:一,家里来往人员、活动,不许对外说出一个字;二,大人在屋里开会时,你要在院子里看书写字或者自己玩,要注意周围的动静,有陌生人来时喊一声,不能让陌生人闯进来;三,同志们有什么事情要你去办,比如送信等等,你要去送,信件不能给任何人看,送完后立即回来。

  为了培养儿子对党的忠诚,她带回来一本苏联小说给儿子看,小说讲述了革命党人舍身炸死镇压革命的刽子手的故事。看完小说后,儿子鼎乾的眼睛已经被泪水模糊了,他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南京,青年学生群情沸腾,南京党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广泛发动群众,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6月1日下午,东南大学附中学生率先罢课。2日,东南大学全体罢课,同时成立了“五卅”运动东南大学后援会。南京党、团组织又发动英商和记洋行工人罢工,以抗议英帝暴行,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6月3日上午,陈君起出席了东南大学、志成中学、妇女问题研究会等48个团体发起在公共体育场召开的全市声援“五卅”运动大会。4日,南京各界3万余人举行了联合大游行,陈君起参加了演讲,并散发、张贴“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严办五卅惨案凶手”等传单。

  为救济和记工厂罢工工人,陈君起参加了募捐工作,筹备印制募捐簿,管理募捐账目,亲自向女工发放救济费等。她工作细致,一丝不苟,忙得废寝忘食。她还对因参加“五卅”运动遭到开除的一批女中学生进行了慰问,促成她们转学。1925年秋,陈君起当选为共青团南京地委妇女委员兼第三支部书记。

  1926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国民党中央于这天的下午3时,在南京中山陵墓地茅山坡举行孙中山先生陵墓奠基典礼。南京的中共党员基本上都去了。在奠基礼上,国民党右派与陈君起他们发生了冲突,侯绍裘受了重伤。打手向柳亚子先生袭击时,陈君起与张应春等人在受伤的情况下,护卫柳亚子迅速下山。陈君起意识到国共关系的严寒将要到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名校风采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陈君起:逃出南翔太史府的女革命家(3)
一生一首翰墨诗
剑魂箫韵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陈君起:逃出南翔太史府的女革命家(3) 2016-04-06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