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陈某清毕业于外省某医学院,在沪某三甲医院麻醉科担任规范化培训实习生。据检方指控,在2017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期间,陈某清利用所在科室领导的账号及密码,登录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在手术前了解病人的病史,趁机摘抄病人病历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并通过开刀医生排班表知道病人的开刀医生。再冒充多名医生的名字微信后,添加病人家属微信私聊,暗示在开刀前需支付“红包”,并以微信转账方式骗取病人家属共计4.3万余元。
同年5月,陈某清被公安人员抓获归案。到案后,陈某清如实供述上述犯罪事实,并将诈骗钱款退还病人家属。一些病人家属说起陈某清,称他把钱骗到手,就把病人家属微信“拉黑”,而无法联系了。
据陈某清交代,他在手术前以多名主刀医生口吻,问“准备了吗”?有些病人家属就直接转钱给了他。有些病人家属提出要给现金,陈某清则会说给现金不方便,还是用微信来转账隐蔽,而微信昵称就是开刀医生的名字,这是病人及家属公开知道的事实,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也有些病人家属先不理会陈某清的暗示,会问些病人的病情和专业治疗方面的知识,因陈某清是学医的,解释得头头是道,被说动了的病人家属也会给他转账。陈某清承认对好骗的病人家属,他还会额外提出要给麻醉医生“好处费”,他摸准病人家属的心态,多次诈骗病人家属钱款。陈某清在交代中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触犯了国家法律,也给医院和医生带来了不良负面影响。
法院认为,陈某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该行为已构成了诈骗罪。鉴于陈某清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且退赔了违法所得,法院酌情从轻作出了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