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各地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打破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打破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打破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打破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打破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打破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打破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破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金山30年来70人捐献遗体
马燕燕
  本报讯 “我虽然现在一个人住,但大家都很关心照顾我,我的生活很充实很温暖……”日前,金山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居委干部前往石化街道梅州新村的申研新家慰问时,申阿婆如此表示。

  10年前,申研新与丈夫就作出死后捐献遗体的决定。去年8月13日,申研新的老伴谢绍光因病逝世,红十字会复旦大学遗体接受站接到电话后,立即接受了谢老伯的遗体。

  金山区于1982年开始开展遗体捐献志愿服务工作,并陆续规范了遗体捐献登记机制,2005年,金山区将登记点覆盖至11个镇(街道)、工业区红十字会,还为行动不便的志愿者办理上门登记;建立了市、区红十字会两级管理,市、区、镇(街道)三级宣传服务网络,宣传、登记、服务工作通过区、镇(街道)红十字会共同参与;并于2010年5月7日,成立了金山区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者联谊会,建立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者活动基地,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开展人文关怀活动。截至2011年底,全区已有511名志愿者登记加入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队伍,有70人实现了生前的意愿,成功捐献了遗体(角膜)。

  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想要打破这个观念,全面推广遗体(角膜)捐献,需要长时间的努力。30年来,金山区红十字会大力宣传遗体(角膜)捐献,许多市民纷纷加入捐献行列。

  在朱泾镇派出所工作的孙克非,于2005年报名加入遗体捐献行列,他的这一做法当时遭到了岳父、岳母以及妻子的强烈反对。通过孙克非的坚持不懈的说服,他们的顾虑逐步被打消。

  时隔4年,2009年,孙克非的岳父、岳母和妻子也报名加入了遗体捐献的行列。孙克非说:“遗体捐献者把自己奉献给医学事业,这很崇高,这种奉献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同和精神激励,这无疑是对逝者一种最好的纪念。”

  (马燕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各地新闻
   第A13版:各地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题报道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广告
金山30年来70人捐献遗体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让浙东居民享医疗资源
画里金山进台北
农民画登上iPhone手机壳
中国盘鹰大赛金山区首“飞”
让老人感受久违的亲情
枫泾“中华第一蹄” 获上海吉尼斯证书
美国版各地新闻A13金山30年来70人捐献遗体 2012-06-05 2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