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今天的国际志愿者日。昨天下午,浦东新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日活动。
回望2014年浦东新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以“爱在浦东邻里守望”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社区,取得良好效果。“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活动以社区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出发,让志愿服务温暖到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邻里守望”让志愿者精神在浦东社区中生根发芽。
“邻里守望”
成为常态化工作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重心在社区,常态化开展项目和服务团队大部分都植根于社区。为此,新区着力培育社区层面的服务平台建设。
新区的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覆盖36个街镇,各中心均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以社工加志愿者的形式,开展日常工作。社区服务中心作为面向广大市民,开展常态化、社会化志愿者服务的窗口和阵地,承担着组织平台,资源枢纽,宣传阵地人才培育、志愿之家等五大功能。中心的建立,较好地承担起了连接社会资源与基层服务需求间的联系与调配,从而更专业有效地推动一批志愿服务项目阵地的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今年新区设立了42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集市(广场),每月定期开展便民服务,成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和展示志愿文化的有型载体。
新区志愿服务坚持以“项目化、专业化”为导向,潜心打造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和积累,已形成了50多项“邻里守望”重点项目,其中还有些项目曾荣获过市的创新项目。如“新沪商”助老义工项目,已成立60个义工站,拥有518名义工,主要服务高龄空巢老人;新区家庭志愿者协会的“陪聊”项目,通过聊天、举办文化活动等,给予高龄独居老人以精神慰藉。
政社联动
使“邻里守望”社会化
新区志愿者协会发挥枢纽作用,通过协会理事会、新区“公益月”活动成员单位会议等途径,加强与新区高校、公益组织的信息对接和项目合作,不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依托“浦东志愿者家园”网站、微博等,强化新媒体手段支持下的引导动员、信息对接及交流互动等功能的再提升,每月都有新项目在家园网发布需求招募。
新区与社会组织孵化园“公益园”和公益供需对接平台合作,以社工加志愿者的模式,积极推动和扶持社会组织参与“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浦东的公益组织服务月以“更美的社区,更好的生活”为主题,集中呈现社会组织富有特色、专业、满足社区多元需求的公益服务,促进社会组织与社区公众间的互动联系及社会公众参与。如手牵手生命发展中心的“爱陪伴”贫困群体救助服务项目,共有246名志愿者在新区10个街镇82个互助站为4000户因病致贫、因病致困家庭提供关爱服务。
营造良好氛围
促进工作制度化
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今年4月新区群教办、新区组织部、宣传部联合召开“邻里守望,党员人人做公益”进社区推进会,部署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将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与完善落实党员“双报道”制度结合,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保障。新区以规范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化为重点,梳理汇编《浦东新区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工具包》、《浦东新区志愿者管理制度指导手册》;健全完善志愿者项目登记、时间记录、需求对接、总结评估、回馈激励等日常性工作制度;探索志愿者协会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尝试建立“社会协同、社区引导、志愿互助”的工作制度。
新区强化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宣传弘扬,倡导志愿精神,传播“好人好报”导向。新区形成了一套典型宣传弘扬机制,做到典型宣传引领“时更新”、“周宣传”、“月推荐”、“年评选”,宣传新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典型人物与事迹,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展望未来,浦东新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将继续坚持扎根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制度化规范,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品牌化培育,深入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使“邻里守望”关爱的志愿者精神成为一种责任、习惯与坚守。让邻里因守望而温暖,让社区因守望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