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家具“盲测”47%样品有恙~~~
家具“盲测”47%样品有恙~~~
家具“盲测”47%样品有恙~~~
家具“盲测”47%样品有恙~~~
家具“盲测”47%样品有恙~~~
家具“盲测”47%样品有恙~~~
家具“盲测”47%样品有恙~~~
家具“盲测”47%样品有恙~~~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具“盲测”47%样品有恙
“实木”不实 “猫腻”不少
金旻矣
  无中生有、偷梁换柱,这些孙子兵法中的招数,竟被不少家具生产厂家用在消费者身上。今年7月起,市消保委向市民征集实木家具进行“盲测”(详见本报9月7日报道)。

  昨天,该“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结果出炉,竟有高达47%的样品检测材质与标称不一致,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标识名称不规范成为三大突出问题。

  发票上不注明材质

  本次调查,共征集到55位消费者提供的59件实木家具样品(56件购自于实体商场,3件购自于网络或电视销售平台),涉及17家商场、47家企业。

  经市消保委家具办专家和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检测,上海卓卡家具有限公司(北欧e家)、艺尊轩等26家企业生产的31件样品,检测材质与标称一致。另有28件样品,检测材质与标称不一致。

  调查发现,家具企业经营主体混乱、授权代理不规范较为突出,消费者提供的家具订单、发票上的经营者信息与实际经销企业一致的,仅占43%。

  以次充好牟取暴利

  根据检测,标称材质不一致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规范标识。

  检测中,有2件样品以人造板冒充实木。比如,徐女士于去年12月在上海超申木器制品厂店铺购买5件家具,总价11000元。订货单标称产品“门面为橡胶木、其他为实木、后背樟木”。然而,对床边柜抽样检测发现,抽斗底板和旁板分别为胶合板和密度板。

  另有涉及9家家具厂商的11件样品,以低价木材冒充高价木材,有的甚至价格相差12倍。比如,林先生在上海悟博商贸有限公司广中路经营部,购买了桌子、衣柜、床等4件家具,总价47000元。订货单上显示材质为酸枝(微凹黄檀),但八仙桌抽斗的底板后端明明是刺猬紫檀。专家表示,酸枝的市场参考价为10万元/吨,而刺猬紫檀市场参考价仅为8000元/吨。

  入约商场先行赔付

  针对家具行业“乱象”,昨天,市家具行业协会联合24家家具生产龙头企业和10家商场,发布了《上海家具行业诚信经营公约》,其中,对消费者最为“利好”的是,加入《公约》的企业,启动品牌保证金机制,对问题产品先行赔付。

  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表示,对于商场中实木家具样品的抽查,合格率较高。然而,近年来多次接到消费者反映,称送到家的家具与商场样品不符。因此,市消保委家具办改变调查方式,上门进行检测。陶爱莲表示,下一步会将涉嫌违法企业的信息,移送行政部门。同时,希望被曝光厂家做好退货、赔付等工作,市消保委将全程跟踪。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大购网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尚
   第B02版:摩登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家装之窗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艺术家具专版
“实木”不实 “猫腻”不少
失联少年杭州找到
惩戒违法“炒信”网店 你怎么看?
本报读者俱乐部会员获奖名单今揭晓
阿大葱油饼今晨又飘香
长三角城市天气预报
上海明日部分区温度预报
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美国版上海新闻A12“实木”不实 “猫腻”不少 2016-10-28 2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