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共同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承办的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新峰会暨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年会,在上海科技馆顺利启动。当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委副书记陈龙,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顾问包起帆,中国科学院院士、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院长褚君浩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青少年科技节是上海科技节重点活动之一,以“万众创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主题,立足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实践、科普基地参观、科学普及传播,在市、区、学校三个维度立体推进。市级主要活动包括:举办青少年科技节主题活动;开展“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等项目;推动“馆校合作——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开展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以《少年爱迪生》节目为平台,扩大青少年科创能力的影响面。
开幕式上,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主任郁增荣为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优秀小研究院颁发证书。记录着上海市、区两级小研究员的个人风采和他们科技创新成果、成长故事的新一届《创新风采录》与大家见面,旨在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立志成才,向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青少年创新论坛由1个市级主论坛和16个区分论坛构成。启动仪式后的主论坛以“与院士共话创新”为桥梁,青少年们在此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作品,分享自己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的动人经历,畅叙勇毅坚定的创新梦想。来自嘉定一中的江蕴琪同学的课题《基于蓝牙、MYO和Android平台来实现的人机交互肌电智能轮椅控制系统设计》来自于生活实践,从立意、探索、设计到成稿,自己思索与有针对性地向专家请教,这一番历程正是完成自我“日日新”的实践。
自2016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启动至今,共建立了25个实践工作站,100个实践点。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学与技术实践工作的师生们带来他们的心声,累累硕果来自于三个方面的特色:首先,科研“大牛”热衷于学生小科普;其次,为学生们量身定做课题,将“高精尖”的国家项目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课题;最后,以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青少年实现科创梦。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杰出的专家导师的引领,创新教育才能实现代际传承,更好地联结过去的洞见与今日的创想。
在主论坛后的分论坛上,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秀。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的可穿戴式试听提示系统研发及应用研究》到《基于手势识别的远程遥控机械手》,从可爱的“豆丁拍打器”到饮食健康管理系统APP,青少年们创意无限。市区两级青少年代表通过发布秀向公众展示自己的作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增强公众参与度,最终通过公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作品。
本届青少年科技节还举办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成果展、明日科技之星成果展。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成果展以区分院为单位进行展示,通过“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加强科技成果与参观者的交互性,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科技类创意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据了解,峰会暨年会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