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时间点,服药主要分为三种:空腹服药、饭前服药和饭后服药。
据《健康报》报道,空腹服药是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通常一些肠溶片药物,需要迅速通过胃到达肠发挥作用,因此要空腹用药;中药的补益类药物一般也建议空腹服用,有利于充分吸收。
饭前服药则通常是指饭前15至30分钟服药,《成都晚报》介绍,一些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蒙脱石散和 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胶体铋和米索前列醇等应在餐前服用。《健康报》对此解释道,饭前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可以保护已有溃烂的胃黏膜免受食物刺激。此外,《成都晚报》还提到,常见的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比利、西沙必利等也最好在饭前15至30分钟服用。
饭后服药是指饭后30分钟服用药物。《华龙网》刊文称,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以下三类药物。一是解表药,如主治伤风、感冒药最好在饭后服用。二是健胃剂,如保和丸、积术丸、青砂养胃丸、健脾丸等宜在饭后片刻服,可使其充分接触食物,以达到消食化积的作用。三是辛辣刺激性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可防止刺激胃黏膜,使其缓慢吸收。
除了上述三种,还有一些药物需要在特殊的时间服下。《健康报》提到一些降糖药需要同第一口饭一起咀嚼吞服。此外,即使医生要求患者一天吃三次药,也不全都是指随三餐服下。《生命时报》刊文称,人们在服用某一类抗生素(比如头孢类)时,为确保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持续覆盖时间,需严格按每8小时服药。
不同的药具有不同的功效,何时吃药也因人而异,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同样的药物在不同个体身上也会有不同效果。因此,要想服药时不出差错,最好的办法就是谨遵医嘱、切勿乱吃。
(摘编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