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送萝卜遭哄抢
韩红刚在郑州黄河边租种60亩滩地长出的40万斤萝卜遭遇“卖难”后,于25日通过媒体发布了向“福利院、敬老院、农民工子女学校”等单位免费送萝卜的消息。当天,闻讯而来的数千市民带着1000多辆车就赶到了韩红刚的地头。
由于市民太多,“免费送萝卜”最终演化成“哄抢”闹剧。随后的3天内,40万斤萝卜被市民“一抢而空”。而除40万斤萝卜外,韩红刚还“被”送出了5万多元的红薯、香菜、辣椒和菠菜。一些市民不仅顺走了这些东西,还留下了“10个人2天才能清理完”的小、烂萝卜和萝卜缨、被众人踩出的地中“柏油路”以及刨红薯留下的大坑小坑,共计损失六七万元。
此事经网络披露,韩红刚不仅引来网友一片“赞”声,还获得了“萝卜哥”的美誉。“Ky1e晞”说,“萝卜哥,别气馁,马上就翻年了,预祝你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
同时,被指“哄抢”的市民也被批评“贪图小便宜、道德滑坡、良心被拷问”。
不仅仅是“良心大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解读该事件时说,免费萝卜遭哄抢最起码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农产品分销渠道不畅的顽疾久而未决;二是个人送萝卜的组织形式不当;三是社会伦理关系需进一步理顺、优化。
史璞说:“目前,有关部门在建立农产品分销渠道方面,要么刚性干预太多,要么缺少干预,而农民最需要的不是干预,是服务,频频出现的农产品滞销就说明了问题。”
史璞认为,事件中“哄抢”的市民也的确反映了当前社会伦理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问题,但这不仅是部分市民的“良心大考”。“农民本来就是弱势群体,本应得到帮助,却因免费送萝卜而遭到‘哄抢’,如果‘萝卜哥’出现‘卖难’时得到了公众的帮助,就不用免费送萝卜;如果帮助拔萝卜时,市民有感激之心,也不会出现‘哄抢’。”新华社记者 李鹏(据新华社郑州11月3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