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在露天流动作业的环境卫生清扫工人工作区域内,必须设置工人作息场所。城市平均每万人的区域应配置1间道班房,供环卫工休息。据此计算,郑州有近800万人口,最低应配备800座道班房。然而,郑州目前只有不到100座环卫工道班房。
“口渴时,希望有个喝水的地方;赶上刮风下雨,想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可是,真的很难。”韩大姐说。
据郑州市政局环卫处处长于朝臣介绍,多数环卫工休息点都设置在公厕或垃圾中转站。道班房建设面临着尴尬境地:如果建在背街小巷,离工作场所远,环卫工使用率低;如果建在路边,则有影响城市形象之嫌,会遭到市民投诉。
郑州一家媒体近日发起“征集爱心单位,助环卫工人歇脚”活动,引起强烈反响。该市城管局市容环卫处将300个“环卫工人休息点”标牌发放到热心商铺手中,环卫工只要看到这些标牌就可以进去休息、喝水。
据统计,短短2天内,就有200多家单位和商铺响应这一活动,表示愿意让环卫工进屋歇脚。
有关专家表示,市民和商家的爱心举动值得提倡,但在商铺设置“临时休息点”,作用终究有限。毕竟,一些商铺缺乏休息条件,也不可能24小时对环卫工开放。同时,有些环卫工认为自己是“扫大街”的,担心在商铺歇脚会影响人家生意,并不愿意“劳烦”商铺。因此,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下力气完善道班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