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信息不对称
张大兵教授说,其实,和20多年前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是有改善的,但很多信息不对称,公众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忧虑。“以转基因生物为例,很多人不知道,在转基因食品之前人类早已受益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疫苗就是典型的转基因微生物产品。”张大兵说,转基因生物从研究阶段到进入市场,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每一道评估程序都要经过2到3年的时间检验,总共历时至少十几年。“过去这一过程也是不对公众披露的,未来每一步都要公开。”
张发宝补充说,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不少食品安全话题,相关科学知识缺乏普及,也会导致公众信息不对称。
第三方检测加入
对于主持人袁岳“谁来扮演第三方检测评估的角色”的提问,江波教授表示,高校具备食品安全检测的能力,可接受来样检测,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有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据张大兵介绍,国内已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检测中心,其中包括不少外国知名机构。“未来,异地交叉的飞行检查将成为一大趋势,以提高检测的公信度。比如,上海的产品由新疆的监测机构来检测。”
缩短供应链长度
家乐福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总监柏韦亚说:“中国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欧洲标准,其硬件也是如此。问题出在原材料的选择、鉴定和控制上,有些达不到欧标。”零售商应尽可能地缩短食品供应链的长度,把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
本期新民科学咖啡馆由市科协、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法国驻沪总领事馆科技处和本报合办。
本报记者 马丹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