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在90年代的后期取消了小升初考试,是为了防止“一考定初中”,减轻学生升学压力。然而,由于学校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优秀民办初中的择优选拔,通过积累各项考试竞赛得奖证书进行择校的学生如今越来越多,压力反而越来越大。
市人大代表张蕾建议,要真正实现给小学生减负,就必须配套合理的小升初制度。与其让学生“四面出击”,为考证书疲于奔命,不如在小学四年级及五年级的期末考试采取全市统一命题,命题内容及难度在教育大纲范围内,综合各次考试成绩作为小升初志愿填报和录取的依据。同时,也应规范民办初中的入学选拔,可以采用联合招考的形式统一管理。此外,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进一步均衡公立初中的教学资源,取消校内重点班。并规范考级、竞赛市场,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
“取消星级考试本身肯定是对的,但孩子的减负问题不能只靠教育部门一家。”市人大代表、市西中学校长顾正卿表示,要让孩子们减负,学校、家长、社会必须统一观念,落实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源规律,逐渐摒弃功利、浮躁的教育理念。顾正卿坦言,学生减负问题并非教育局一纸规定就能“叫停”。
教育不同于普通“消费品”,没有统一规格和标准,要让孩子真正减负,在考试评价机制、社会用人机制上都必须有公平合理的衡量尺度。“一些家长非等到孩子身体垮了,心理出问题了,才让孩子喘口气,往往是亡羊补牢。”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