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起,上海市电力公司委托市质量协会对供电服务质量与管理进行评定,通过外部监督来提高服务质量。一系列明察暗访提醒着员工“笑容再多点,服务再规范点,考虑再周到点”,一些分公司也出台便民举措,受到好评。
神秘客“突袭”
“神秘客户暗访拍摄”、“抽取员工个别访谈”、“营业厅现场巡视”……在电力公司的“供电服务质量与管理评价实施方案”中,有以上举措。这就是第三方机构专家对电力营业窗口考察的部分内容。
“神秘客户什么时候来,我们也不知道,也许不知不觉中就被录了像。”浦东营业厅负责人吴志炜说,就是这种“突袭”,让员工时刻规范着自己的言行。“不仅是浦东营业厅,公司下属的其他79个营业窗口,也时刻经受着这样的考验。营业厅咨询、用电受理、收费等都是考察内容,公司再根据专家评定意见评选奖项。
便民卡“受宠”
“第三方评定对我们触动很大,以前是公司评下属机构,或各供电公司互评,不太看得出毛病。”去年上半年,浦东在9个分公司中被评为第一,这得益于营业厅在一线工作中摸索出来的特色化服务。
“请问水费、煤气费在哪里付?”这是许多顾客付完费后最常问的。营业厅便自制了“服务便民卡”,印上附近公用事业单位的地址、电话、公交线路等,免费发放。许多老百姓很是喜欢,特地来讨这张卡。
由于营业厅在滨江附近,常有外籍人士来缴费,营业厅常年开设“英语窗口”。一次,一位韩国人来付费,窗口员工正巧会几句韩语,便跟他聊了几句,对方听到家乡话特别开心。
另外,营业厅每个窗口桌下都装了呼叫铃。“以前员工为顾客去复印材料时,后面的顾客就很焦虑,有时还会投诉窗口长时间没人。”现在,前台一按呼叫铃,后台就会有人出来代为办理。
员工当“片警”
在浦东四个街道的150个居委,“电力片警”赫赫有名。浦东营业厅与派出所、居委等实行电力业务对口,由年轻员工担任“片警”,每月一次电话联系,每季度一次上门回访,紧急事件开启“绿色通道”。依托这一平台,“电力讲堂”也走进千家万户,对居民进行分时电表、电价调整等知识培训。
一天深夜,潍坊五村2幢居民楼突然停电。楼组长立即上报居委,居委通知电力片警,片警开通绿色通道,最短时间恢复了用电。还有一次,灵岩新村的用户致电反映电表计量不准,片警实地查看,迅速为其解决。而在登门过程中,片警发现这家人生活困难,营业厅得知后,决定将这户人家列为帮困对象,逢年过节上门探望。
“第三方评定的不光是硬指标,更多是软实力。这项举措最大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员工的主动服务意识。”采访结束时“电力人”这样说。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