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白子超
   白子超

  卫灵公篇载: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此章共十一个“之”字,古今学者解释多有不同。愚以为,前十个“之”字为代词,含义相同,代指执政的官位。(春秋时期的王位和邦国之君位,主体仍是父亡子立或兄终弟及,不存在“知及之”。)说代指君位或天下国家,失于过大、过虚,恐不确。说代指“民”,则难以通顺。最后一个“之”字应为语助词,无义。知,同智。及,至、到,引申为得到。庄,端重、严肃、认真。莅,到、临,引申为面对、对待。动,操作、行动。 

  用现代汉语翻译此章,大意是:孔子说:靠聪明才智得到官位,不能用仁德守住它,虽然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靠聪明才智得到官位,也能用仁德守住它,但是不能严肃认真地面对相应的职责,那么民众也不会敬服。靠聪明才智得到官位,也能用仁德守住它,又能严肃认真地面对相应的职责,但是操作、行动起来不遵守礼制、礼仪,不讲求礼节、礼貌,还是不够好。 

  孔子以严谨的逻辑推演,对执政者提出了一步接一步的要求,以智“得之”,以仁“守之”,以庄“莅之”,最后是“动之以礼”。智、仁、庄、礼,四种品德,执政者缺一不可。只有智,“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阳货篇),其失在荡,放浪,无根基,不坚定。诚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孟子·离娄上》)但只有仁,可能导致施政过宽,“政宽则民慢”(《左传·昭公二十年》),其失在宽。孔子一贯主张执政要“临之以庄”(为 政篇),但只讲庄,则可能发展到猛,“猛则民残”(《左传·昭公二十年》),故其失在猛。因此,执政者的智、仁、庄要环环相扣,相辅相济,都要落实到礼,从而达到至善。 

  礼,是从上到下一系列明确的礼制、礼法、礼仪,是通行于社会的各种礼俗,是尊敬他人的礼节、礼貌。应该说,礼是国家运转、社会发展、人际交往的基本规矩、准则,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没有礼,国家机器无法正常运转,整个社会无法有序发展,人与人无法和睦交往。没有礼,社会永远是史前的野蛮人群落。 

  拙文几次强调,孔子的治国纲领,高者是“为政以德”(为政篇),低者是“为国以礼”(先进篇)。二者要上下贯通、融合,才能取得完美的功效。“礼”不上升到“德”,只能是失去灵魂的“礼”———实际是“法”,从而导致苛政(愚以为,法家与儒家的重要区别正在于此)。“德”不能具体落实到“礼”,在操作层面上会有种种问题产生,充其量也只是漏洞百出的德治和仁政。问题多多、漏洞百出的德治和仁政,自然是“未善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财经·民生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21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艺”与“缘”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庭园佳趣(中国画)
股民戒疾
朴拙方正如其人
书法
闲吟集
“外快”挂上墙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012-02-01 2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