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快”挂上墙
葛明铭
  葛明铭

  年终奖是月薪之外额外的收入,而拿到年终奖总是格外快乐,所以年终奖是名副其实的“外快”。我的第一笔“外快”,既没有买棉的绸的穿在身上,也没有买甜的咸的吃进肚里,我的第一笔“外快”挂在了墙上。

  上世纪80年代初,一般人的工资很少超过2位数的,不过那时我们大都安贫乐道,穷日子也得开心着过,也得恋爱、结婚、生子,生生不息。那年我准备结婚了,若条件有限,结婚可以只发喜糖不办酒,可以蜗居陋室不旅游,但有一个仪式是万万省不掉的,那就是拍结婚照,挂在新房里,立此存照。为啥要拍结婚照?大概既可见证夫妻恩爱甜蜜,又可自律双方,别轻易分手,谁想赖也赖不掉,用现在流行语来说那可是“有图有真相”。难怪电影中描写夫妻离婚必有撕照片、摔镜框的镜头,或许以为这就可以毁灭“真相”了。

  结婚筹备紧锣密鼓,她置办了嫁妆,我整修了婚房,做了新衣换了新床,订了酒席买了喜糖,翻翻皮夹,囊中光光。这时发觉已经没有钱到照相馆立此存照,保留“真相”了。这可是重大事项啊,亲友来闹新房,墙上没有结婚照,岂不让人笑话?时值年末岁初,谁都银根紧张,哪好意思开口去借,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单位里科长报告喜讯,说有一笔叫年终奖的钱要发下来。初来乍到的年终奖在今天看来少得可怜,现在说起都还有点羞于启齿,但那时对我来说却是旱苗逢甘霖——及时雨。那时还没有奖金打入卡里这一说,尽管每家每户卡倒是不少,什么购粮卡、煤球卡、豆制品卡,但存不进钱,划不了账,那时的工资都是自己到财务科去领,一手来一手去,花花绿绿看得见摸得着的。出纳把几张“工农兵”朝桌上一甩,你也根本不用点,眼睛一扫就知道多少了,真的叫赤膊工资,又透明,又直白。我们那单位还算文明,第一次发年终奖就知道保护个人隐私,年终奖装在一个信封里,还特地用胶水封上。信封很薄,我拿着信封跑到僻静处,抽出一看,五组工农兵正对着我笑。有这十五位工农兵撑腰,去照相馆拍一套结婚照是绰绰有余了。第二天便底气十足地怀揣着十五位工农兵,手挽着妻子直奔照相馆而去。

  80年代初期,生活的色彩依旧单调,还没有“街上流行红裙子”,美国“柯达”陌陌生生刚刚到达,日本“富士”面对的中国人一点不富,所以那时中国人的照相机记录的“真相”大都还是黑白的。走进照相馆虽然已经不用像姜昆的相声《如此照相》里那样要背诵语录,要跳忠字舞,但拍出来的照片也仍旧是黑白的,想要彩色的也可以,人工着色,还贵。于是我们就拍了一套黑白的,配了镜框,东墙五斗橱上方挂一幅半身西装的,西墙床头上方挂一幅全身婚纱的。微笑对视,相看两不厌。对视了五年有余,生活慢慢变得精彩缤纷起来,牛仔裤、邓丽君、麦克镜、雀巢咖啡相继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照相馆有了色彩自然逼真的彩色摄影了。年终奖也不是薄薄的一个信封了,抽出一看工农兵已经是密密麻麻一大群了,于是我们又奔照相馆去拍了一套彩色结婚照。新照换旧颜,五年后的旧郎旧娘反比五年前的新郎新娘更精神、更年轻了。又若干年过去了,台湾的影楼来了,自诩叫“写真”。年终奖也没有信封了,直接打卡里了,我知道那卡里的工农兵更多了。妻子说再用年终奖去拍一套结婚写真吧,我说那写出来的不是“真相”,是“假相”,别说人家不认识,就是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如此的“真”我们就不“写”了吧。

  挂在墙上的“年终奖”,见证着社会变迁和中国进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财经·民生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21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艺”与“缘”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庭园佳趣(中国画)
股民戒疾
朴拙方正如其人
书法
闲吟集
“外快”挂上墙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外快”挂上墙 2012-02-01 2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