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健园/康复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筑抗排斥反应新的“长城”
袁缨
  器官移植成功与否不限于移植技术更在于长期存活。在器官移植领域,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累计开展肾移植5万多例、肝移植2万多例,但两者之和只是需要器官移植受者总数的冰山一角。虽然中国器官移植技术和术后治疗水平已达到国际水准,但仍然面临提高移植后受者的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诸多挑战。其中,排斥反应最棘手,一旦应对不当可直接危及生命。

  急性排斥反应是降低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受者必须要在移植后使用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药物即免疫抑制剂,才能够使移植的器官在体内维持正常功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郑树森教授介绍,排斥反应直接影响器官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的近期及远期存活,采用诱导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免疫耐受、减少移植受者长期存活必须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的数量和剂量、有利于实现减激素或无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

  目前临床上抗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更加精细,效果也更为明显,不仅有移植后长期服用的以普乐可复、新普乐可复为代表的核心免疫抑制剂,也有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的免疫诱导药物,如以ATG-F(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等为代表的抗淋巴细胞制剂。这些治疗方案共同建立起抗免疫排斥反应的新的“长城”,为移植受者在术后长期高品质的存活保驾护航。

  袁缨

  本版图片 IC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6版:评论·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财经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3·15专刊
   第A21版:3·15专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医苑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耳内“拆弹” 听力重建
微创技术克服“夹层”难题
中医外治法开辟除痔新途径
正确擤鼻涕可防中耳炎
构筑抗排斥反应新的“长城”
新民晚报康健园/康复B04构筑抗排斥反应新的“长城” 2012-03-05 2 2012年03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