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排斥反应是降低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受者必须要在移植后使用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药物即免疫抑制剂,才能够使移植的器官在体内维持正常功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郑树森教授介绍,排斥反应直接影响器官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的近期及远期存活,采用诱导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免疫耐受、减少移植受者长期存活必须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的数量和剂量、有利于实现减激素或无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
目前临床上抗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更加精细,效果也更为明显,不仅有移植后长期服用的以普乐可复、新普乐可复为代表的核心免疫抑制剂,也有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的免疫诱导药物,如以ATG-F(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等为代表的抗淋巴细胞制剂。这些治疗方案共同建立起抗免疫排斥反应的新的“长城”,为移植受者在术后长期高品质的存活保驾护航。
袁缨
本版图片 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