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报刊上看到有一个人和自己同姓同名的时候,就像看到孪生兄弟一般十分亲切,仿佛那是另一个自己,以另一种方式生存在另一个天地里。
第一次遇到另一个自己还是在多年以前。那时的手机还是个稀罕物,大砖头似的,能用得起的人很少,人在单位,座机便是唯一的联系方式。一天下午,我刚走进办公室,同事就很新奇地告诉我,刚才有个叫“缪新华”的人打电话来找“缪新华”,并留下了电话号码。我一听,好奇心起,便按照号码打过去,我说找“缪新华”的时候,自己也觉得有点别扭。接电话的正是他本人,互通姓名后,两个人都笑了起来。原来,他是一位学校老师,同事们经常看到报刊上有我的诗文发表,总要叫他请客。直到最近,一家刊物发表作品时留下了我的通讯地址,他才找到了我,并开玩笑地说:“你发表了那么多文章,随便拿几篇来给我,让我去申报高一级的职称的话,评委肯定不会怀疑我作假!”我也戏谑地说:“我没有文凭,下回把你的文凭借我用用,也不算假冒吧?”
有一回去市里参加一个创作方面的座谈会,几位同行一见到我便纷纷向我表示祝贺,说是我被评为“劳模”了。我说,我怎么不知道呢?他们说,名单都公布了,榜上有名,准确无误。我正纳闷,有位知情者说,我们市里有一位从事技术工作的局长与我同名。
有一次,为了写一篇文章,我打电话到一家企业了解情况,人家一听我自报家门,没等我说完便称呼我“缪书记”。我说我不是“书记”,人家马上改口说:“哦,对了,现在该称呼‘您’区长了!”一个“您”字,让我受宠若惊。原来,该“书记”的名字和我的名字同音不同字,中间有一字之差,且现在他确实高升了。
更有趣的是,不久前我到一家单位办事,办公室只有两人,都是新来不久的大学生。这家单位的前任主任的名字和我又是同名,只是现在调走了。我照例自我介绍,我叫缪新华……没等我说完,两人上下打量着我,异口同声地说:“您是老主任吧?原来这么年轻,我还以为您是个老头呢!”又是一个“您”字,让我哭笑不得。我赶忙递上自己的名片,他们一看,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今年春节,几个平时疏于联络,几十年没见的高中同学聚会,席间,有个同学很关心地对我说,出租车行业不好做吧?要不,到我公司来给我开车,我给你5000块钱工资,如何?这话说得我一愣一愣的。另一个同学也说,记得你以前喜欢写文章的,怎么开起了出租?你的光辉事迹上了报纸,我都看到了。这话说得我更是一头雾水。
细问缘由才知,不久前省报公示了一批见义勇为名单,说的是出租车司机晚上驾车送人,遭到抢劫。司机在身中17刀,浑身是血的情况下,仍奋力夺下歹徒刀子,将一歹徒制服,并及时报了警。之后,其余歹徒也相继落网。而这个司机恰巧与我同名。
呵呵,幸亏那人不是罪犯,还挺勇敢的,我为另一个自己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