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制度层面维护道德传统~~~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制度层面维护道德传统~~~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制度层面维护道德传统~~~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制度层面维护道德传统~~~
     
2012年03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制度层面维护道德传统
见义勇为者应保护
诬告助人者应入刑
潘高峰 叶薇 江跃中
  让助人者无后顾之忧

  “检视当下,毒食品、黑心棉、‘豆腐渣’工程、撞伤不如撞死、没钱就不救治……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人感慨道德滑坡。同时,种种‘好人恶报’事件,又让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好人难做’、助人有风险。是否要扶摔倒老人?是否要追小偷?是否要救汽车碾压的幼儿?人们倍感纠结……”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简单地对某些个人或者某个群体进行道德谴责是没有意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更需要加强制度和机制保障。

  建议从法律制度和社会机制层面着手,完善立法和司法体系,加强对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行为的立法保护,让助人者无后顾之忧。“使助人者不会因为紧急情况下施救而成为被告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必要时由政府承担助人者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而带来的无法预知的后果。”

  让诬告者受牢狱之灾

  全国政协委员郝建秀法律必须对诬陷者作出应有的反应。“我们不能把被救者与扶人者就肇事行为产生的争议仅仅看作是一种民事行为,因此公权无须介入或作浅度介入。”对诬陷者的处罚除了一些行政处罚,让其承担刑事责任也有必要。

  此前佛山严惩诬告者的例子,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传递了一种严肃的价值取向——激赏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让那些试图诬告见义勇为者的人心生畏惧。我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已经为公民同诬告陷害的行为作斗争提供了宪法保障。现有法律还没有涵盖类似对见义勇为者的诬告行为,因而亟待补充与完善。

  特派记者  潘高峰  叶薇  江跃中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6版:评论·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财经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3·15专刊
   第A21版:3·15专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医苑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织好“保障网” 百姓更安心
公立医院是医改核心
设立“中国雷锋奖”
见义勇为者应保护 诬告助人者应入刑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A04见义勇为者应保护
诬告助人者应入刑
2012-03-05 2 2012年03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