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参加全国两会的北京团人大代表、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宋鱼水,带来了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中学生提出的8项建议。宋鱼水认为,“这些孩子很了不起,调研充分,思路清晰,看他们的建议,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希望孩子们都能从学生阶段关注国家大事,尽可能地参与政治生活。”
这则新闻,让人“眼前一亮”。亮点之一,是宋鱼水代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的敬业精神。我国《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亮点之二,是中学生建言两会所体现出来的公民意识。这些学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参政议政、参与社会。青少年学生身上的这种公民意识,正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希望和动力。亮点之三,是全国两会日益开放透明的姿态。对于未成年人的一些“研究”,成年人社会常常表现出一种赞赏却并不当真的“矛盾”心态。因此,将中学生的建议带上两会,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勇气,也证明全国两会增强透明度的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同。
中学生的建议也许还不成熟,但既然被带上两会,希望能够得到认真对待和反馈。因为,培养和呵护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