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整个夏天都在森林里采集小浆果,并在祖母的帮助下做了四百瓶果汁,卖了两百欧元。男孩把这笔钱捐给了一个动物园。一年前,他在动物园里看到一只情绪低落的熊,他希望动物园用这两百欧元,给那只熊买一棵可以爬的树。
只有心地纯净的小孩,才会想象动物园里的熊之所以郁郁寡欢,是因为想念森林里的一棵树。无法帮助它回到森林里尽情撒野,但至少能给它一棵怀乡的树吧?大人们的想法可能完全不同,他们心不在焉地在动物园里转来转去,多半不会注意一只熊的神情,甚至会感叹:动物园里的熊真是幸福,没有生存的压力,吃饱了晒太阳,这么好的日子到哪里去找?就像《小王子》写到的,只有小孩子才会看懂那幅大象被吞进蟒蛇肚子里的彩色铅笔画,而大人都以为那只是一顶帽子。大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不屑去想原始森林里发生的事。后来,他常常拿出那张画来测验他遇到的人,大家都说那是帽子。“然后,我就再也不会跟那个人谈大蟒蛇或是原始森林,和星星之类的事。我会把自己降低到他的层次,和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
有一年在日本的镰仓市旅游,在镰仓大佛身旁,看见了一双一人多高的草鞋。朋友告诉我,这双草鞋的出现,完全是因为某个孩子无心的话语。有个孩子来观光,看见趺坐的佛像,同情地说:“大佛整天坐着多累啊,要是能起来走走就好了。”大人们觉得有理,也愿意为他满愿,便给光着脚的大佛编了一双硕大的草鞋。想象中大佛穿上草鞋下地溜达的情景令人莞尔。清澈柔软的孩童之心,无论对着动物还是神佛,都只想到那些最简单最温暖的事,这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