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生活怎么了~~~
生活怎么了~~~
生活怎么了~~~
生活怎么了~~~
生活怎么了~~~
生活怎么了~~~
生活怎么了~~~
     
2012年03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怎么了
有一个老词叫扫盲
  ◆刘齐

  有一个老词:扫盲,让人想起遥远的往事。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兴起文化扫盲热潮,随处可见识字班、扫盲班、文化补习学校。学成后,每人可得一份识字证书或毕业凭证,上面的装饰图案非常实在,多为日后证书难见的钢笔、书本、显微镜、机床等等,这是那个时代对文化与科学的直白描述。

  那时的宣传告诉人们,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来了,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以,大众要扫盲。

  当时有一种学校———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可谓扫盲的重中之重。据当时中央教育部《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任务是招收具有初步阅读能力的工农干部,施以相当于完全小学程度的教育,毕业之后由其原来机关分配工作,或升入工农速成中学或其他干部学校继续学习。”

  什么人符合入学条件?该规定指出:“凡年在十八岁以上的工农干部,参加革命工作三年以上并具有相当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志愿学习者,不分性别,经考试及格,均得入学。”

  工农干部是当时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为他们补习文化知识,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后来,工农干部的地位日益上升,也会批文件了,也习惯于受人敬重了,他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与否,便不再受到重视。与此同时,阶级斗争风暴愈演愈烈,反智倾向越来越浓,文化的作用不断受到贬低,直至“文革”中出现“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著名谬论。

  回头看当年那一纸扫盲证书,一纸工农学校毕业证书,以及上面的红旗、文具、仪器等装饰,无尽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那时候,注重识字和扫盲,赞美女性爱说衣装得体、端庄又大方。

  街头没有办假证的小广告,只有豪言壮语威风凛凛贴上墙。

  老百姓和书法家写的都是繁体字。

  大机关和小单位还在用古代那种方印当公章。

  “臭老九”一时还没“臭”,也不见汹涌澎湃红海洋。

  更没有电视、手机、大卖场,微博、粉丝、电脑盲。文盲是不是电脑盲?粉丝是不是红海洋?或者粉海洋、紫海洋?

  时间像石头,不太爱变样。时间像波浪,一个浪一个样。时间像老牛,温顺又倔犟。时间像亲娘,严厉又慈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体育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A15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A16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天分
偶然间,心似缱
有一个老词叫扫盲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
有身体真好
无题(254)
濑粉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有一个老词叫扫盲 2012-03-25 2 2012年03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