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时50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班车驶离校园。每天此时,总有几位没赶上班车的教职工匆匆赶去公交车站,搭松江13路公交摆渡,再到轨交上海大学城站乘轨交9号线回家。公交摆渡虽说只有两站路,可因为线路长车次少,常常要等很久;若遇刮风下雨,就会更辛苦。不过最近一年,下班赶车回家的师生心定了许多,因为他们知道,会有一辆“顺风车”来把他们带往地铁车站。 (下转A5版)
(上接第1版)
“习惯性”期盼
果然,一辆银色商务车开过来了。候车师生一声欢呼:“韩老师来了!”车停,下来一位30多岁的男子。他拉开门,让大家上车,开往最近的地铁站。这辆定时定点出现的“顺风车”,车主就是工程大基础教学学院的韩征老师。
“要是韩征老师在就好了!”不知何时起,这成了不少师生错过班车后的“习惯性”期盼。
去年10月,韩老师买车后,便开起了“顺风车”。除了双休日、寒假和国定假日,每天一到下班时就开着车绕道前往松江13路车站停一下,见有师生要帮忙,便主动提供搭车服务。韩老师个子不高,性格也有些腼腆,但他的真诚,赢得了老师们的信任。
学校的“文化”
采访中,韩征老师笑着告诉记者:“提供搭车服务并不是什么创举,而是我们学校的一种‘文化’。”松江大学园区地处市郊,出行始终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开私家车的让人搭个便车,在他看来是很自然的事。韩征说,自己没买车之前也常为等公交车而烦恼:一旦错过点就要等很久。最长的一次,他在公交车站足足等了30分钟。有好几次,他在等车时,有开车的同事路过带了他一程,他很感激,于是暗自下了决心:一旦自己买了车,也要热心为师生服务。只是他也没想到,这“顺风车”如今几乎已变成了大家心中另一辆“定时班车”。
QQ群里问一声
韩征是退伍军人,从外地调来,在学院办公室工作。复印、打印、寄送资料、与各部门沟通……工作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他提供服务,也愿意传授一些“技巧”。韩征就希望在生活上能力所能及地为老师们提供便利。如今,只要下班回家前,他都会在一个全校办公室老师们的QQ群里吼一声,“有人要搭车去地铁站吗?”
每天让别人坐“顺风车”,有没想过收点“油费”,韩征老师坚决地摇头,“我的车是经济实惠型的,多些人搭车不会太耗油。有一次,有位老师告诉我,因为搭上我的车,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回到家,我特别快乐。在搭车的过程中,既方便了大家,也让我觉得做了件有意义的事,这不是很好吗?”(线索提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宣传部)